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7年11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确诊的2例妊娠合并肝细胞癌的患者,及2010年-2017年中外医学文献中报道的23例妊娠合并肝细胞癌的患者,另选取2011年1月-2017年11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25例无妊娠育龄女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年龄18~45岁,大部分有乙型肝炎病史,肝功能正常或者轻到中度升高,临床表现以腹痛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化疗和肝脏肿物切除。25例妊娠合并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不佳,17例患者死亡,在死亡的患者中可以查询到总生存期的患者有13例,生存期最长为2年,最短为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个月,16例患者靠剖宫产娩出健康胎儿。另25例无妊娠育龄女性肝细胞癌患者中有18例患者死亡,生存期最长为6年,最短为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年,6例患者在截稿日仍存活,1例患者失访。结论妊娠合并肝细胞癌的患者一经诊断已为中晚期,进展快,预后差,治疗多为手术及介入为主,早期发现可提高手术率及其他综合性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均以常规的抗感染、止咳平喘治疗,治疗组加用氨溴索。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消退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结论:氨溴索对小儿肺炎有辅佐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护士慢性疲劳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疲劳是很普通的主诉,人群中约19%~28%有过疲劳的感觉,大多数不属于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简称CFS)。1992年Price等调查发现约23.7%的受试人有疲劳感持续2w以上,但是其中仅13.3%的人日常活动明显减少。1994年Fukuda提出CFS的定义:“有明显慢性疲劳感,休息后并不缓解,这种疲劳感不完全是劳累的结果,但却影响本职工作、社会活动以及个人日常生活”。CFS病人还可能出现下列4项以上的症状,而且在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内持续或反复出现症状,而且可能先于疲劳感。(1)持续或反复出现的一过性记忆很差和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引起工作、教育、社交或个人活动能力降低;(2)咽喉疼痛;(3)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病例1,男,23天,因恶心呕吐1天,面色口唇肢端青紫6小时,于2010年11月10日入院,患儿生后母乳喂养,生后10天家长自制青菜水给患儿报用,每日1次。入院前1天出现频繁恶心、呕吐,未作任何治疗,6小时前患儿烦躁不安,口唇面色青紫,甲床发绀,呼吸平稳,心、肺、腹(一),入院诊断“肠源性青紫”。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AE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分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患者40例,以及门诊就诊的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40例和同期体检正常的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的频率。分析MDSC表达频率在各组中的差异及其与各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AECHB组MDSC频率均值为(0.32±0.18),低于ITCHB组的(0.6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健康对照组的(0.35±0.20)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MDSC频率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呈负相关(r=-0.45、-0.48,P0.01);与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MDSC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后免疫耐受及肝炎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笔者对62例患儿采用中医推拿疗法结合西医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04年3月-2008年5月共收治6个月-2岁婴幼儿腹泻120例,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六套儿科学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的病毒感染引起一组具有特征性皮疹和口腔粘膜损害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在儿科临床上并不少见,过去由于我们对此病认识不够,缺乏一定经验,所以常常被误诊,近几年来我们经过学习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此病有了足够的认识,明确了此病是由CA16肠道病毒所致。此病流行于春、夏两季,秋季也有少数病例散发,发病年龄一般为1—4岁,但以1-3岁者最多,学龄前儿童较少,年长儿多无病状,主要传播途径是病人咽喉液及唾液中的病毒,可经飞沫传染给易感者。本文对我院收治的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