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2种不同根管充填剂的临床疗效。方法 164例根尖周炎、牙髓炎病人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Vitapex与根管榴剂进行根管充填。结果 经2年临床观察,Vitapex组成功率为96.4%,根管榴剂对照组成功率为88.1%,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Vitapex用于根充临床疗效优于根管榴糊剂。  相似文献   
2.
李家爽  张宏波  曹东升  陈增红 《安徽医学》2010,31(10):1192-1193
目的探讨逆向双"Z"形瓣成形术在腭裂修复术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逆向双"Z"形瓣成形术,于软腭口腔面和鼻腔面各作一方向相反、层次不一的"Z"形黏膜肌瓣交叉移位,以达到肌纤维复位和延长软腭的目的。临床共治疗21例,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16~24个月,平均18.6个月;其中不完全性腭裂13例,单侧完全性腭裂8例。结果 21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12个月对21例患者进行回访,无复裂及腭瘘形成,术后语音功能明显改善。其中13例行鼻咽纤维内镜观察,显示腭咽闭合良好。结论腭裂手术中加用逆向双"Z"形瓣成形术,可达到良好的腭咽闭合效果,符合功能性腭裂整复术的原则要求,是较理想的腭裂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术式在手术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36例腮腺良性肿瘤首发病例(肿瘤直径均≤3.0 cm),根据肿瘤发生部位,选择不同切口,采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肿瘤+区域性腮腺切除术+局部面神经解剖术的改良术式。术后随访6个月~3年,观察患者术后肿瘤有无复发,并发症发生等情况;测定每个病例手术前后总唾液量,评价术后腮腺分泌功能。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肿瘤术后无复发,未出现涎瘘、Frey综合征、口干。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于2周左右恢复正常。术前唾液总量为(6.6±0.76)ml/6 min,术后唾液总量为(6.2±0.82)ml/6 min,手术前后唾液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术式手术切除腮腺良性肿瘤,术后肿瘤无复发,并发症少,术后腮腺分泌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李家爽  王元银 《安徽医药》2001,5(3):176-176
目的 了解甲硝唑液作为牙周炎局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采用随机双盲法,选择100例患,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局部机械处理加甲硝唑液含漱,对照组仅采用局部机械处理。结果 实验组能有效控制菌斑,减轻炎症的程度,改善出血症状。结论 甲硝唑液有效防治牙周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口腔癌切除后缺损的手术方法 及其临床效果.方法:从2005 年5 月至2010年9 月,对23 例口腔癌切除后缺损应用颈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其中颊癌9 例,口底癌6 例,下颌磨牙后区癌5 例,下颌牙龈癌3 例.除下颌牙龈癌3 例外,其余20 例口腔癌与颈淋巴清扫术同期进行.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 个月,皮瓣外形良好,张口功能无受限,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颈阔肌肌皮瓣手术方法 简单,血供良好,成活率高,是修复口腔癌切除后缺损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管充填术和干髓术是乳牙牙髓炎的两种临床治疗方法,作者对其进行2年随访比较观察,为临床治疗儿童乳牙牙髓炎提供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术式在手术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36例腮腺良性肿瘤首发病例(肿瘤直径均≤3.0 cm),根据肿瘤发生部位,选择不同切口,采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肿瘤+区域性腮腺切除术+局部面神经解剖术的改良术式。术后随访6个月~3年,观察患者术后肿瘤有无复发,并发症发生等情况;测定每个病例手术前后总唾液量,评价术后腮腺分泌功能。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肿瘤术后无复发,未出现涎瘘、Frey综合征、口干。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于2周左右恢复正常。术前唾液总量为(6.6±0.76)ml/6 min,术后唾液总量为(6.2±0.82)ml/6 min,手术前后唾液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术式手术切除腮腺良性肿瘤,术后肿瘤无复发,并发症少,术后腮腺分泌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牙体缺损是口腔医学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情况下,牙体缺损多采用充填治疗的办法修复,但残冠、残根因牙体缺损程度严重,残留牙体组织的抗力形和固定形差,单纯采用充填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本文对前牙残冠、残根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进行根管预备,在根管内放置螺纹钉固位,用光敏树脂修复缺损,并进行核桩修复,恢复了缺损牙的形态和功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开复位及颌间牵引外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005年2月—2010年11月间,对18例有明显移位的髁状突骨折,采用经耳前、颌后或颌下小切口切开复位,并行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术前、术后均行髁状突螺旋CT重建,了解髁状突骨折移位情况以及术后骨折复位固定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在术后3~4周去除颌间固定后,咬合关系恢复均良好,其中12例张口度基本正常,6例轻度张口受限;三个月后复查,仅1例轻度张口受限,其余张口度正常。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骨折对位愈合良好。结论小切口切开复位及颌间牵引固定术治疗髁状突骨折,具备复位好、创伤小、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和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