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甲氯芬酯、东莨菪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效果。方法将134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甲氯芬酯、东莨菪碱联合纳洛酮为Ⅰ组40例,东莨菪碱联合纳洛酮为Ⅱ组52例,单纯纳洛酮为Ⅲ组42例,观察三组治疗后患者的清醒时间。结果三组清醒时间比较,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氯芬酯、东莨菪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催醒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纳洛酮,且比东莨菪碱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清醒时间短,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安涛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9):621-622
目的探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D H S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3例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63例随访3个月-10年,骨折全部愈合,无螺钉穿破股骨头,无钉板断裂,无螺钉断裂,无螺钉退出,无骨折畸形愈合,6例行走活动时有轻微疼痛,全部病例均无髋关节活动受限。结论 D H 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患者离床早、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较好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3.
李安涛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2):777-777
目的分析比较肱骨近端骨折几种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以来,我院对43例肱骨近端骨折分别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钢板、T形钢板、克氏针等手术方法内固定,采用Neer的百分制评分标准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个月,结果优28例,良9例,可6例。结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采用何种内固定方法要根据骨折类型、伤情,是否为开放性骨折以及内固定条件具体分析,综合考虑,多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关节损伤。占全身骨折的26.7%;占肘部骨折的60~70%[1]。新乡县人民医院骨科从1993年5月—2005年12月共收治小儿移位髁上骨折13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氨气是一种高度水溶性、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很容易液化,是氮肥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纯碱等的重要原料。氨对人的眼、鼻、喉等黏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接触过多可出现喉头痉挛、水肿、肺水肿,甚至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以至危及生命。2009年11月,新乡市某化肥厂中高压管道发生意外爆炸,造成大量液态氨泄露,导致18名工人及厂外人员发生急性氨气中毒。本文对其抢救经过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新乡市中医院等三家医院对骨痹痛外敷散治疗骨质增生的疗效和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退行性骨关节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导致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的慢性退变性疾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的治疗往往在患者发病时或者病情加重时进行,此时患者病情较重,症状缓解较慢,医疗花费较高。"冬病夏治"是经常运用在呼吸、的消化系统一种"治未病"的方法,临床疗效确切。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了"冬病夏治"在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中运用的理论机制和方法,希望对医道同仁有所启发,以促进"冬病夏治"这一治疗方法在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股骨头钻孔减压联合药物髓内注射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股骨头钻孔减压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复方骨肽注射液髓内注射治疗。结果:Ⅰ期患者优良率为77.8%,Ⅱ期患者优良率为78.6%。结论:经皮股骨头钻孔减压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复方骨肽注射液髓腔注射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李安涛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6):507-508
目的探讨危重全身复合伤的救治措施及效果。方法对64例全身多发性骨折伴复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平均ISS评分为30.1分;死亡5例,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血气胸1例,死于严重颅脑损伤2例。结论积极的院前急救、早期抗休克治疗及早期内固定治疗是救治危重全身复合伤患者的重要措施,同时还需掌握好有关严重合并伤的处理原则,从而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