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结合双面胃后固定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行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结合双面胃后固定术的49例.在Nissen胃底折叠术完成后,将折叠部的最上部的前壁、后壁固定在弓状韧带上.记录该组患者的术前资料、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早期以及1年随访时并发症、早期复发率等.结果 无转变成开放手术,患者无院内死亡,随访中无食管周围疝形成.47例患者症状均已改善,1例患者复发而行再次手术,早期复发率2.1%.患者满意度为(92.6±9.2)%.结论 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结合双面胃后固定术能有效地预防食管周围疝形成,并将成为外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行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inguinal hernia IH)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腹股沟疝患者按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 hernia repair,TFHR)组51例和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TEP)组53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TFHR组与TEP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EP组与TFHR组相比,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较轻、下床活动较早,但总费用较高。TEP组术后尿潴留、血肿等并发症明显低于TRHR组。但切口感染,手术时间及2年内疝复发无明显差别。结论与TRHR相比,TEP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低,但费用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1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适应证及疗效。结果:11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清除结石,随访1~21个月,平均13个月,无异常。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三孔法完全腹腔镜胃/空肠造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三孔法完全腹腔镜胃/空肠造瘘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至2009年11月采用三孔法行完全腹腔镜胃/空肠造瘘术放置永久性胃/空肠造瘘管1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晚期食管癌1例,晚期贲门癌2例,晚期胃癌7例,均完全或几乎不能经口进食,行三孔法完全腹腔镜胃造瘘术3例,三孔法完全腹腔镜空肠造瘘术7例。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45~110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5~15ml,平均8.5ml,术后住院5~11d,平均7.2d。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造瘘管均顺利开放并维持正常肠内营养。结论:三孔法完全腹腔镜胃/空肠造瘘术放置胃/空肠造瘘管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启用造瘘管早等特点,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应用的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8月~2009年12月对57例腹股沟疝患者应用椭圆形补片行开放式腹膜前置入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 和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36~112min,平均为45.8mim,术后疼痛轻微,大多可忍受,未应用麻醉镇痛药物.近期并发阴囊水肿4例,尿潴留6例,皮下积液2例,无切口感染等.本组57例均获随访,随访6~54个月,2例术后有异物感,其余无慢性疼痛,无复发患者.结论 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方式较简便、经济、易掌握、补片置入更加符合力学原理、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异物感和慢性疼痛轻微,是一种较理想、值得推荐的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腹腔镜下TAPP治疗12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2~132 min,平均82 min,术后住院2~6 d,平均3.2 d,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顽固性疼痛等并发症,随访3~5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TAPP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可靠,复发率低、可同时处理双侧疝及腹内其他病灶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诊治体会(附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临床资料,33例患者甘油三酯均≥5.65mmol/L,在5.65~11.3mmol/L之间伴有血清乳糜样者12例,≥11.3mmol/L者21例,最高者达34.47mmol/L;24例为轻型胰腺炎,9例为重型胰腺炎;29例行应用胰岛素和低分子肝素降血脂、血浆置换、液体疗法、促进胃肠道恢复等非手术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结果:32例治愈,治愈率为97.0%;1例死亡为重型胰腺炎术后患者.随访2~59个月,6例复发.结论:高脂血症可诱发急性胰腺炎,且病情较重.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早期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助于病情的缓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K19和CK7水平与胆管癌远处转移及手术切除率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K7和CK19的表达水平,采用Quickgcore半定量法进行染色结果判定。结果:有远处转移的胆管癌较未转移的有较高的CK7和CK19表达,且根治性手术切除率高的胆管癌患者CK7和CK19表达水平低于姑息性手术切除的患者。结论:CK7和CK19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胆管癌是否有远处转移辅助检测指标,且有助于判断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可溶性Fas表达在预测原发性肝癌复发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血清阳性标志物的肝癌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18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清可溶性Fas水平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可溶性Fas与原发性肝癌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1)118例患者复发52例,复发率为44.07%。复发组血清可溶性Fas水平为(278.32±114.23)ng/mL,与非复发组(147.34±86.17)ng/mL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血清可溶性Fas水平与年龄、性别无关,但是与肿瘤增大、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有关(P0.05)。(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可溶性Fas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复发之间的关系提示:与低可溶性Fas患者比较,高血清可溶性Fas患者的复发率明显增高(P0.001)。结论可溶性Fas可作为原发性肝癌复发的标志物,术前检测血清可溶性Fas表达可预测复发情况,值得进一步深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