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时应用负压辅助关腹(VAC)技术的可行性和对腹腔开放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肠瘘治疗中心收治的45例肠瘘导致严重腹腔感染行腹腔开放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负压辅助关腹VAC和聚丙烯补片PPM关腹的治疗效果。结果 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时应用VAC技术可以明显缩短从腹腔开放到创面植皮的时间、ICU治疗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提高远期筋膜关腹率。结论 VAC技术是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的有效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共有60例病人行肠瘘确定性手术治疗,分析术后发生低磷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是否吸烟饮酒、手术前3个月是否行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是否合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3D和2D腹腔镜在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就诊的114例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完善术前准备,均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3D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2D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标本病理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结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病理指标,包括肿瘤距切缘下距离与标本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较传统2D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临床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有一定积极。  相似文献   
4.
俞欣  甘磊磊  陈秋星  李吴寒  郭伟  王飞  王高生  赵涛 《西部医学》2022,34(12):1788-1791
比较肝素结合蛋白(HB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计数反应急腹症并发脓毒血症的情况,评价肝素结合蛋白的诊断急腹症并发脓毒血症的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急诊科和ICU收治的88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腹症未并发脓毒症患者36例(对照组),急腹症并发脓毒症患者36例(脓毒症组),急腹症并发脓毒症休克患者16例(脓毒症休克组)。测定各组患者HBP、PCT、CRP和WBC水平,利用非参数检验分析比较各组间检测指标的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各检测指标对脓毒症的检测效能;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HBP与PCT、CRP和WBC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脓毒症组与脓毒症休克组HBP、PCT、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P在诊断急腹症并发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1,高于PCT、CRP和WBC。HBP最佳诊断界值为55.7 ng/mL,此时HBP的敏感度为0.972,特异性为0.861。结论 HBP在急腹症并发脓毒症早期诊断及临床分级方面,优于PCT、CRP及WBC,可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中国胃癌疾病负担较重且预后影响因素较多,有关量化和综合评估预后风险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列线图探究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对胃癌患者预后生存的意义,并将其纳入列线图与传统TNM分期进行预后评估效能比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6月—2018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胃癌根治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作为训练组(n=300),同时从胃肠外科另一病区纳入接受相同手术处理的胃癌患者作为验证组(n=100)。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肿瘤部位、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LNM)等信息;术前3 d收集外周静脉血数据,并计算NLR和PLR,通过ROC曲线确定NLR(1.98)和PLR(134.87)的最佳临界点。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2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暴露与结局指标的关联,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识别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纳入列线图后通过C-指数在训练组和验证组评估列线图的稳定性。最后,基于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列线图和传统TNM分期的预测效能。结果 训练组男性患者220例(73.3%),验证组男性患者69例(69.0%),训练组平均年龄(62.52±10.61)岁,验证组平均年龄(63.67±10.21)岁。两组除肿瘤类型、分化程度和侵袭深度外,其他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组中位生存时间(OS)为28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63.5%、43.0%和35.1%;验证组中位OS为32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58.9%、41.6%和31.7%。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理分型、肿瘤分化程度、侵袭深度、存在LNM、NLR、PLR和CEA水平均与OS有关(均P<0.05)。经过多因素调整后,存在LNM、术前NLR>1.98、PLR>134.87和癌胚抗原(CEA)≥5 μg/L的患者OS显著缩短(均P<0.01)。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组(C-指数=0.81)和验证组(C-指数=0.75)的拟合度良好。此外,列线图模型预测训练组1、3、5年OS率的AUC值(0.865,0.855,0.827)高于TNM分期(0.677,0.690,0.683);验证组1、3、5年OS率的AUC值(0.856,0.788,0.725)高于TNM分期(0.781,0.691,0.605)。结论 NLR和PLR是预测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两者构建的列线图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行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1、3、5年OS率,为临床医师提供更精确的治疗、护理决策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为临床采用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提供依据,从而为严重脓毒症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3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肠瘘腹腔感染导致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心率、血压及呼吸频率以及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生命体征体温、心率、血压及呼吸频率以及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改善情况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