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研究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与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的差异和出血情况,为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入院行PCI后服用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的患者,在出院前对其MAR值进行检测,随访3个月内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MAR值以及随访结果的差异。结果: 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出院时MAR为(51.1±13.7)%(n=76),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MAR为(32.6±15.7)%(n=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结果显示氯吡格雷组出血事件低于替格瑞洛组(P<0.05)。结论: 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出院后出血的倾向可能比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更大。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含量极低,体外纯化、扩增活性好、分化潜能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进一步研究至关重要。目的:进一步验证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表型及多向分化潜能。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标记物表达,分别进行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结果与结论:成功纯化、扩增了高细胞活性、高分化潜能的骨髓问充质干细胞。所得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表达CD29、CD90,不表达CD45;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后,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阳性。证实全骨髓贴壁法操作简单、对细胞活性损伤小,可以得到高纯度、高活性、高分化潜能、生物学形态和特征稳定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3.
组蛋白甲基化是蛋白常见的翻译后修饰方式之一,在机体内甲基化修饰过程是可逆的,组蛋白甲基化、去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本文针对组蛋白甲基化及去甲基化以及各自对肿瘤细胞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微胶囊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高渗透压胁迫,可造成细胞生长代谢减慢,为改善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尝试应用抗渗透压胁迫物质牛磺酸,观察其对微囊化肝细胞生长的影响。 方法: 实验于2006-07/08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工程实验室完成。将HepG2细胞悬液(非微囊化细胞)和微囊化HepG2分别接种于牛磺酸浓度为0,0.6,0.8和1.2 mmol/L的MEM培养液中,在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中培养。MTT法测定非微囊化和微囊化HepG2细胞的生长活性,相差显微镜观察囊内细胞生长状态。 结果:①非微囊化HepG2细胞:0.6,0.8和1.2 mmol/L的牛磺酸对其生长无影响,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 0.05)。②微囊化HepG2细胞:0.6,0.8 mmol/L牛磺酸对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亦无影响(P > 0.05);但1.2 mmol/L牛磺酸可以显著改善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其吸光度值高于0 mmol/L牛磺酸组(P < 0.05),并促进细胞的聚集。 结论:1.2 mmol/L牛磺酸可以改善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并抵制微囊内的高渗透压胁迫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微胶囊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高渗透压胁迫,可造成细胞生长代谢减慢,为改善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尝试应用抗渗透压胁迫物质牛磺酸,观察其对微囊化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实验于2006-07/08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工程实验室完成.将HepG2细胞悬液(非微囊化细胞)和微囊化HepG2分别接种于牛磺酸浓度为0,0.6,0.8和1.2 mmol/L的MEM培养液中,在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中培养.MTT法测定非微囊化和微囊化HepG2细胞的生长活性,相差显微镜观察囊内细胞生长状态.结果:①非微囊化HepG2细胞:0.6,0.8和1.2 mmol/L的牛磺酸对其生长无影响,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 0.05).②微囊化HepG2细胞:0.6,0.8 mmol/L牛磺酸对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亦无影响(P > 0.05);但1.2 mmol/L牛磺酸可以显著改善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其吸光度值高于0 mmol/L牛磺酸组(P < 0.05),并促进细胞的聚集.结论:1.2 mmol/L牛磺酸可以改善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并抵制微囊内的高渗透压胁迫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Menin蛋白为MEN1基因的表达产物,而MEN1基因的突变是遗传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致病原因.Menin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可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与肿瘤的发生和生长又密切相关.本文对Menin蛋白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CTX-M-15基因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的关系。[方法]筛选ESBLs阳性且对头孢他啶耐药的菌株为实验组,对头孢他啶敏感而对头孢曲松耐药的菌株为对照组。多重PCR方法检测CTX-M-14,CTX-M-15基因。[结果]实验组CTX-M-15基因检出率高达75.9%,单纯CTX-M-15基因为40.6%,同时存在CTX-M15、CTX-M-14基因为35.2%。而对照组检出率分别为:17.7%、5.9%、11.8%。[结论]CTX-M-15基因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的主要机制,建议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引起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基线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每年定期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者1 305例,取得2007年6月—2008年12月的基线资料。2011年3月—2011年12月随访复查,两次调查资料均完整者1 303人,选择基线调查时未患NAFLD的838人进行分析。以随访时是否为NALFD分为两组,对比两组基线时各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AFLD的因素。[结果]基线时有MS者新发NAFLD累计发生率45.98%,无MS者新发NAFLD累计发生率15.58%。在不同性别均可见有MS者新发NAFLD累计发生率显著高于无MS组(P<0.05)。新发NAFLD者基线的年龄、血压、血糖、尿酸、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非NAFLD组人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非NAFLD组人群。随着基线时存在代谢异常的数量增多,新发NAFLD的累计发生率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性别、高总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和超重/肥胖发生NAFLD的风险分别为2.51(95%CI 1.63~3.86)、1.34(95%CI 1.07~1.68)、1.57(95%CI 1.20~2.07)和1.37(95%CI 1.27~1.47)。[结论]男性、高TC血症、高TG血症和肥胖增加NAFLD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纯化神经胶质瘤靶向肽GL1和E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GL1-EGFP),并且分析其靶向作用。[方法]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GL1-EGFP,并连接到pET-22b(+)载体上构建原核表达质粒,重组体转到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蛋白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利用Ni2+-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纯化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GL1-EGFP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靶向作用。[结果]构建了GL1-EGFP原核表达载体,在IPTG诱导下获得了高效表达。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明纯化蛋白为目的蛋白GL1-EGFP。体外细胞实验表明GL1-EGFP融合蛋白对神经胶质瘤细胞U87△EGFR具有靶向作用。[结论]GL1-EGFP靶向融合蛋白对恶性神经胶质瘤细胞有明显的靶向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反义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转染对博来霉素(BLM)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肺组织中TIMP-1和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T1组(正义TIMP-1转染组)、T2组(反义TIMP-1转染组)、T3组(空载体转染组)以及C组(正常对照组)、C1组(肺纤维化组)。C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T1、T2、T3组在给予BLM后第1、3、7、14、28、60、90天分别将含正、反义人TIMP-1cDNA逆转录病毒载体、空载体导入大鼠肺内,转染后28 d处死大鼠;C1组仅给予BLM,时间与转染组相同。HE染色、Masson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IMP-1和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给予BLM后第1、3天T2组与同一时间点的C1组及T3组比较纤维化程度减轻,TIMP-1和Ⅰ型胶原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下降(P<0.05);而T1组纤维化程度加重,TIMP-1和Ⅰ型胶原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增高。给予BLM后第7、14、28、60、90天T1和T2组与同一时间点的C1组及T3组比较均无明显不同。[结论]给予BLM后第1、3天进行反义TIMP-1基因转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