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反射治疗仪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作用机理。方法7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治疗组(脑反射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达97.5%和87.1%,治疗组治愈率82.1%,对照组为9.7%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1)。结论脑反射治疗突发性耳聋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针对部分患者害怕进针痛的实际情况,并受“无创痛穴疗学”影响,应用走罐法治疗落枕 6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本组 63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其中男 39例,女 24例,年龄 19~ 47岁;病程最短 2 h,最长 4 d。所有患者均伴颈部酸痛,颈椎活动受限。对可疑病例,均经 X线摄片,排除其他颈椎病变,确诊为落枕。走罐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方法。 方法 :治疗工具:选用吉林延边新技术研究所制分体式真空抽气拔罐器。治疗部位:依据疼痛、压痛部位辨别累及肌束:胸锁乳突肌压痛点在肌束走行区;斜角肌颈部压痛点在…  相似文献   
3.
大鼠蛛网膜颗粒在颅内的分布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蛛网膜颗粒在颅内的分布,为实验取材及其相关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动物实验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蛛网膜颗粒细胞凋亡。方法亚甲蓝组大鼠小脑延髓池内注入亚甲蓝,亚甲蓝广泛分布于蛛网膜下腔,蛛网膜颗粒摄取亚甲蓝呈现兰色,记数蛛网膜颗粒的数目及分布。SAH组分为A、B、C、D、E组,A组为对照组,小脑延髓池内注入生理盐水,B、C、D、E组为实验组,小脑延髓池注入自体动脉血溶解物,于10 d处死对照组(A组)大鼠,分别于注血后1 d(B组)、4 d(C组)、7 d(D组)、10 d(E组)处死实验组大鼠。取硬脑膜窦进行石蜡包埋、切片,采用TUNEL法检测蛛网膜颗粒的细胞凋亡。结果90.7%的蛛网膜颗粒分布于横窦内,6.4%分布于矢状窦内,2.9%分布于硬脑膜。A组蛛网膜颗粒中偶见细胞凋亡,B、C、D、E 4组蛛网膜颗粒中凋亡细胞逐渐增多。蛛网膜细胞、内皮细胞及纤维细胞三类细胞均有凋亡现象。结论大鼠的蛛网膜颗粒主要分布在横窦内。SAH后存在过度的炎症反应过程,使蛛网膜颗粒出现过度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中风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上肢瘫痪 ,而肩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对瘫痪上肢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笔者采用组穴电针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功能障碍44例 ,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情况  44例患者中 ,男 2 5例 ,女 1 9例 ;年龄 40~ 49岁 5例 ,5 0~ 5 9岁 1 5例 ,6 0~ 6 9岁 1 9例 ,70岁以上 5例 ;病程 1 5 d以内 1 0例 ,1 6~ 3 0 d2 3例 ,3 0 d以上 1 1例。全部病人均经 CT或 MRI确诊 ,其中脑出血 1 4例 ,脑梗死 3 0例。1 .2 入选标准 选择意识清楚 ,查体能配合 ,血压相对稳定 ,语言功能初步恢复 ,肩关节主动运动障碍的…  相似文献   
5.
李修彬  周列民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6):1147-1147
在毒理学上,一氧化碳(CO)中毒是导致死亡和发病的常见原因,CO中毒的症状主要包括眩晕、恶心、无力、头痛、疲倦和意识模糊等.2006年1月25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06,295:398-402)刊登了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心脏中心基金会(Minneapolis Heart Institute Foundation)的Henry CR等人的研究,研究表明,中重度CO中毒的患者出现心肌损伤是病情加重甚至发生死亡的有重要意义的信号,对于中重度CO中毒的患者来说,心肌损伤可评估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缝隙连接半通道(hemichannels)是缝隙连接通道的亚单位,在脊椎动物体内每一个半通道都是由Connexin或Pannexin蛋白组成的跨膜六聚体所构成,相邻细胞的两个半通道两两对接形成中空管道,介导小分子物质的流动,实现了细胞间信息和物质的快速交流与沟通。在动物界,主要存在三种缝隙连接蛋白家族:Innexins连接蛋白主要表达在无脊椎动物的体内,Connexins连接蛋白主要是在脊椎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对匹罗卡品诱发的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进行改良和鉴定.方法 SD大鼠(6 ~ 8周,雌性)注射氯化锂、丁溴东莨菪碱、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持续状态,分别在急性期和慢性自发癫痫形成期接受脑电监测和海马病理学检查.结果 行为学上急性期匹罗卡品组(PISE)出现Racine分级的IV级或以上发作,慢性自发癫痫形成期每周可见自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YFIP2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KIRC)增殖及迁移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CYFIP2基因在KIR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将KIRC细胞系786-O转染siRNA-CYFIP2对CYFIP2基因进行敲低,并利用携带有CYFIP2基因的病毒颗粒感染786-O细胞构建CYFIP2基因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aspase-12 mRNA在淋巴滞留性脑病大鼠模型脑皮层及海马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神经元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手术组建立淋巴滞留性脑病实验动物模型,在脑淋巴阻滞后不同时间点(1、3、5、7、14d)取颞顶皮层、海马区脑组织,用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淋巴滞留性脑病大鼠损伤后Caspase-12 mRNA的表达情况。用假手术组、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上述指标。结果在颞顶皮层,Caspase-12 mRNA的表达在术后1d即升高,3d时达到高峰,5d时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14d降至接近正常对照及假手术组水平。在海马,淋巴阻滞后3d内Caspase-12 mRNA的表达升高,且以第一天时为最高,5d后逐渐接近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结论凋亡的发生可能与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