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导致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的主要因素之一[1].本文回顾了我院95例颈部淋巴结阴性(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选择性Ⅱ,Ⅲ,Ⅳ,Ⅴ,Ⅵ区淋巴结清除术的结果,目的在于探讨CN0期患者做预防性选择性清扫能否减少局部复发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鼠胰岛细胞与睾丸支持细胞联合微囊化的体外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大鼠胰岛细胞和Sertoli细胞联合微囊化后培养11天,胰岛细胞和Sertoli联合微囊化组的胰岛功能明显好于胰岛Sertoli细胞分别微囊化的共同培养组及胰岛单独微囊组(P〈0.05)。  相似文献   
3.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的诊治经验,提高对该病治疗水平。方法自1985年5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IPMT病人13例,男8例,女5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胰管扩张,8例进行了ERCP检查,发现胰管扩张,胰液溢出5例。结果除1人外,其他病人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术后病理诊断为胰头导管乳头状黏液性腺癌3例;胰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伴局部癌变2例;胰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伴不典型增生2例;胰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5例。结论IPMT与胰腺导管癌不同,ERCP有助于诊断本病,积极的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提高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生活质量,改进第Ⅲ肝段肝内胆肠吻合术。方法回顾分析9例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行改良式第Ⅲ肝段肝内胆肠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的病人手术均顺利进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式第Ⅲ肝段肝内胆肠吻合术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减黄效果好,胆漏少,系一种合理、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教学中的加强学生医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临床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是十分必要而且很重要的,针对当代医学生特点提出可加强医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特别是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在医德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术切除肝脏巨大肿瘤可行性和手术耐受性.方法 分析23例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术,讨论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肝切除中的应用.结果 肝脏巨大肿瘤在肝切除术中应用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术,术中出血少,病人耐受性好,提高了肝脏手术的切除率.结论 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术可提高肝脏巨大肿瘤的切除率和减少了对残肝的损伤,该术式又为肝脏手术提供了一个合理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妊娠末期高脂性胰腺炎诊断治疗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妊娠末期高脂性胰腺炎较为少见 ,但是有很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我们收治了 3例妊娠末期发生高脂性胰腺炎的病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 3例病人 ,年龄2 8~ 32岁 ,孕龄 30~ 34周。以急性腹痛入院 ,腹痛位于上腹部 ,2例伴有恶心或呕吐。既往均健康 ,无烟酒嗜好 ,无胆囊炎或胰腺炎病史。其中 2例有高脂血症病史 ,1例母亲 6 5岁死于冠心病 ,其兄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 ;1例因动脉硬化而至脑出血。查体 :2例上腹部有压痛 ,其中 1例压痛明显。可触及子宫 ,其大小与妊娠周数相符。胎心仪提示 ,2例正常 ,…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在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淋巴管转移机理.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C和VEGFR3在人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和非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均可见到VEGF-C和VEGFR3阳性表达,但在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VEGF-C (x2=4.738,P=0.030)和VEGFR3(x2=11.951,P=0.010)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高于非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论 VEGF-C和VEGFR3在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高表达,并且可能与此肿瘤的侵袭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曲分离纯化新生猪胰岛细胞团(NPCCs),以不同的体外培养方式促进NPCCs成熟,筛选最佳方案.方法 利用供龄分别为3天的新生猪,参考Bonner-Weir法和Hill法分离纯化NPCCs,分别以培养体系I(90%DMEM、10%胎牛血清、双抗、2 mmol/L谷氨酰胺+0.01%大豆胰酶抑制剂)和培养体系Ⅱ(90% DMEM、10%胎牛血清、双抗、2 mmol/L谷氨酰胺+0.01%大豆胰酶抑制剂、10 mmol/L烟碱、10 ng/mL表皮细胞生长因子、15 ng/mL胰岛索样生长因子)体外培养14天,进行抗胰岛素、抗CK7双荧光染色和胰岛素刺激释放实验.结果 应用培养体系I的NPCCs体外培养14天时,抗胰岛素阳性细胞(β细胞)百分比为(28.6±5.3)%.显著低于培养体系Ⅱ的(62.1±9.0)%(P<0.01);培养体系Ⅰ的抗CK7阳性细胞(原始导管细胞)百分比为(52.8±7.2)%,显著高于培养体系Ⅱ的(21.5±6.9)%(P<0.01).培养体系Ⅰ的NPCCs体外培养14天时胰岛素刺激释放量为:低糖:(14.3±4.8)mU/L,高糖:(23.9±6.2)mU/L,高糖+茶碱:(38.5±8.2)mU/L,显著低于培养体系Ⅱ的释放量:(26.2±5.1)mU/L、(46.3±7.0)mU/L、(81.5±10.4)mU/L(P<0.01).结论 培养体系Ⅱ较培养体系Ⅰ更能促进NPCCs中B细胞发育成熟及CK7阳性细胞向β细胞转化,并使胰岛素刺激释放量提高.培养体系Ⅱ是微囊和移植前体外培养NPCCs的理想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