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50例腹内疝患者病历资料,观察多层螺旋CT在诊断腹内疝分型、分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CT分型诊断准确率为60%,分级诊断准确率为92%。先天性腹内疝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获得性腹内疝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连束带疝诊断准确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对腹内疝的分级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在分型诊断中,多层螺旋CT对先天性腹内疝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3例患者进行检查,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对照组21例,实验组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5.5%,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7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通过血管后重建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血管情况,准确判断椎动脉狭窄、闭塞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抢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符合溶栓抢救治疗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规范治疗,静脉注射尿激酶,观察比较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68例患者中48例血栓溶解,20例患者血栓没有溶解,36例患者痊愈,17例患者病情好转,8例患者病情恶化,6例患者死亡,临床溶栓抢救治疗总有效率为77.94%,恶化率为11.96%,病死率为8.82%。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的溶血栓的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血栓溶解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病率低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组建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实现影像诊断设备的网络化,诊断报告书写计算机化、标准化.方法采用广州中健公司开发的PACS影像服务器按照DICOM3.0标准通过细缆连接到主干电缆上形成医学数字影像传输(DICOM)网络;DI-COM服务器与各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连接成以太网(Ethemet)网络;二者再通过集线器连接成PACS.在PACS系统内CT、MRI、DSA、CR及工作站可以各自通过光纤电缆与激光胶片打印机相连,进行共享打印.结果成功地实现了数字化医学图像在PACS内的传送、存储、易机图像处理、不同操作系统在DICOM3.0标准水平的相互兼容和图像交流传输,诊断报告语言规范化、标准化;结论PACS智能化的诊断报告系统减少了医生的工作强度,数字化存储减少了档案管理的麻烦;PACS的建立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推动了医生工作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颈脑血管成像扫描技术优化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3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或相关高风险体检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68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剂量扫描,扫描参数设置为120 k V、220 m A,扫描层厚度为10 mm,原始图像薄层重建1.25 mm,重建间隔1.25 cm,扫描矩阵512×512;研究组行低剂量扫描,具体参数如下:100 k V、80 m A,其余参数同对照组,对两组颈脑血管病变患者颈脑血管图像评分、病变、诊断价值等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颈脑血管图像评分、阳性率以及阴性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低剂量扫描,可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院内时间延误的原因并探讨其对策。方法:对1999年3月~2002年1月施行的115例急诊PCI所出现的院内时间延误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结果:造成院内时间延误的原因有5个方面:急诊科医师、病人家属、药房、放射科、心脏介入医师。结论:所有相关医务人员一定要有紧迫感,尽可能减少院内时间延误,以挽救更多的濒死病例和提高介入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与加速性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168例STEMI患者中,10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68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30天病死率,靶病变血管重建治疗等指标。结果 ①直接支架组:在99例病人植入135个支架,成功率为99%,93例IRA达TIMI血流3级,7例(7%)IRA达到TIMI血流2级,30天病死率2%;②rt—PA溶栓组:68例IRA再通59例,成功率86.8%,30天病死率5.9%,溶栓后2~4周,52例做冠状动脉造影,均有IRA高度狭窄。结论 与rt—PA溶栓比较,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扩大了STEMI病人的治疗适应症,能建立可靠的。IRA前向血流,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低磁场MRI脑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应用。方法:对33例脑梗死患者的常规MR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及DWI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对超急性和急性期脑梗死,DWI可显示常规MRT2W1不能显示的病灶,在T2W1及FLAIR加权像可显示的病变中。弥散加权像可更清楚更全面地显示病灶,结论:DWI对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十分敏感,脑梗死病灶检出率为100%,因而对脑梗死治疗方案的及时制定与调整及评价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颞叶脑脓肿在C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发生于颞叶脑脓肿的CT表现,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发生干颞叶脑脓肿CT表现、临床与病理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结果:38例颞叶脑脓肿中由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26例,占本组病例68%,由开放性颅脑损伤引起共7例,占18%,其他原因引起的5例,占14%。结论:颞叶脑脓肿典型的CT表现为边缘光整的薄环形强化,中心有低密度灶,灶周有明显的脑水肿,结合临床资料(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颅脑损伤等病史)诊断并不困难;CT检查不但能提高脓肿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而且还可导向引流和判断疗效,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俊浩  李伟钦 《当代医学》2012,18(23):100-101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临床分期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的头颅MRI临床特征,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2年3月~2011年7月收治的13例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不同分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MRI临床表现.其中包括小脑受累患者4例,波及锥体束受累8例,有意识障碍1例.结果 小脑受累患者MRI主要显示患者有双侧对称性的小脑半球损伤,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会逐渐波及到病变的部位,患者MRI均无增强病灶.MRI病灶为T1W1低信号、T2W1高信号.结论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的MRI特征有较为显著的特点,不同临床分期患者受累部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