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脑卒中鼻饲患者顽固性呃逆与消化道出血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顽固性呃逆与脑卒中鼻饲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为早期胃肠功能保护、预防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39例急性期脑卒中鼻饲的患者是否并发呃逆与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脑卒中鼻饲的病例在急性期有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病变特点。结果: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顽固性呃逆与脑卒中鼻饲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预示可为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及判断预后提供临床资料。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早期进行胃肠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2.
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液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许多应用传统中医和现代药理相结合生产的中药复方和单味药注射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其种类较多,组成复杂,在应用中缺乏系统对比,因而给临床用药带来一定难度。笔者根据临床体会,并结合药理和疗效两方面比较了11种常见注射液的异同,并提出选择建议。9种中药注射液的药理作用:10种药物的组分及来源和主要药理成分[1~5]见表1。表1中药组分及来源和主要药理成分比较注射液中清开灵、醒脑静、复方丹参、参麦为复方制剂,葛根素、金纳多、灯盏花素、川芎嗪、血栓通、红花为单味药制剂。中药处方为复方,具有多重的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MRI特征性征象。方法对8例经DSA及MRA证实的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的MRI与16例DSA及MRA证实未闭塞患者的MRI对比,观察其颈内动脉破裂孔段和海绵窦段MRI特征性征象。结果发现该处颈内动脉的T1WI和/或T2WI流空现象消失,节段性呈现等或高信号表现。结论在颈内动脉破裂孔段和海绵窦段的节段性T1WI、T2WI流空现象消失、而代之呈现管腔内实变(等或稍高信号充填)是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特征性征象。为通过MRI平扫影像来初步判断有无颈内动脉颅外段血管闭塞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即刻头颅CT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即刻头颅CT的影像学特点,对不同表现加以分类,并根据不同分类,指导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即刻头颅CT检查的患者共87例。其中,颅内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支架成形术的患者71例;颅外颈内动脉系统支架成形术患者16例。将术后即刻头颅CT扫描的表现分为3型,Ⅰ型为未见异常表现,Ⅱ型为梗死灶内强化,Ⅲ型为颅内出血。结果脑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即刻头颅CT扫描显示:Ⅰ型共74例(85.1%);Ⅱ型共8例(9.2%),其中3例行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4例行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1例行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8例高密度影均位于支架成形血管的供血区内;Ⅲ型共5例(5.7%),均为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其中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出血。1例因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其余4例痊愈出院。结论脑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即刻头颅CT检查是及时发现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具有Ⅰ型表现者可继续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具有Ⅱ型表现者可待高密度影吸收后继续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具有Ⅲ型表现者则要立即中和肝素,给予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3年1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并发MOF90例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并发MOF与原发病、年龄、脏器衰竭数目、持续时间成正比:导致脑出血并发MOF的诱因,以肺部感染最多见,其次为高血压。脑出血并发MOF与其原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密切相关。结论:脑出血并发MOF病因复杂,治疗棘手,病死率高,应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预防脑出血发生,一旦有MOF前期f临床表现,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和脑梗死再次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初犯脑梗塞的患者,出院后随访1-2年,再次复发脑梗塞的52例为实验组,无复发的78例为对照组,研究两组患者之间颈动脉硬化的差别。结果无狭窄、轻度狭窄的复发例数分别和中度、重度狭窄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无狭窄和轻度狭窄复发例数无差别,中度和重度之间有差别。软斑块发生脑梗塞的复发率最高,和无斑块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中度、重度颈动脉硬化以及软性斑块的患者,复发脑梗塞的几率最高,需要早期防护。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十批脉络宁注射液进行质量考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脉络宁注射液中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3:87);检测波长为327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绿原酸的回归方程为Y=595.86X+1.451(r=0.9999),绿原酸在0.025-0.250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60%,RSD为0.78%。结论:本文建立的测定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检验脉络宁注射液,作为评价该制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期卒中患者并发症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卒中急性期伴吞咽障碍患者3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于入院后48~72h内分别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支持和普通鼻饲饮食。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5、14天测定。并观察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4d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营养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急性期卒中患者机体的营养指标,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顽固性呃逆与脑卒中鼻饲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为早期胃肠功能保护、预防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39例急性期脑卒中鼻饲的患者是否并发呃逆与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脑卒中鼻饲的病例在急性期有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病变特点。结果: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顽固性呃逆与脑卒中鼻饲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预示可为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及判断预后提供临床资料。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早期进行胃肠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