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覆盆子浆对人类原发性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形态学检测覆盆子浆对人原发性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结果。结果:MTT法显示,各个浓度的覆盆子浆对人原发性肝癌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呈现出与药物浓度、作用时间的依赖性;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癌细胞生长越缓慢。倒置显微镜下可见药物组细胞数减少,间隙增大,细胞间出现"接触性抑制"。结论:覆盆子浆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覆盆子有可能成为抗肝癌新药,为抗癌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合理用药处方实例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272000)潘勤武晓华临沂卫生学校(272000)李业永在临床治疗中,几种药物配伍应用已成为普遍现象,合理的配伍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不合理的配伍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引起严重的后果。本文将门诊配方中遇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清热祛浊胶囊中绿原酸、栀子苷、芍药苷、盐酸小檗碱、连翘苷和丹皮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和0.1%的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绿原酸为327 nm,栀子苷、芍药苷和连翘苷为230 nm,盐酸小檗碱和丹皮酚为274 nm。结果:绿原酸、栀子苷、芍药苷、盐酸小檗碱、连翘苷和丹皮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8.64~216 μg·mL-1r=0.999 8),4.08~102 μg·mL-1r=0.999 8),4.20~105 μg·mL-1r=0.999 9),9.12~228 μg·mL-1r=0.999 8),3.28~82.0 μg·mL-1r=0.999 9)和4.84~121 μg·mL-1r=0.999 8),6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2%,99.1%,98.6%,98.6%,98.9%和99.3%,RSD分别为1.0%,1.1%,1.2%,1.0%,0.8%和0.9%。结论:本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可用于清热祛浊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李业永 《中外医疗》2014,(24):49-50
目的研究分析克林霉素用药的不良反应特点以及用药的安全性情况。方法选择该院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使用克林霉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克林霉素的用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根据克林霉素引发的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和系统,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在所有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达到34.17%,最低为泌尿系统,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途径中因为静脉滴注而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有93例,发生率为77.5%。与其他给药途径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使用甲硝唑与环丙沙星的用药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比较明显,均为3例,占患者数的18.75%,而其他联合用药主要引发轻微的皮肤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过程中需要对于克林霉素的合理运用加用足够的关注,并且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尽量降低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评价玄参甘桔饮在慢性咽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阴虚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玄参甘桔饮及西药治疗1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1疗效评定:实验组治愈3例,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治愈率6%,显效率52%,总有效率86%;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9例,有效29例,无效11例,治愈率2%,显效率18%,总有效率78%,实验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02);2临床症状积分评定: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P=0.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P=0.02)、积分差值比较(P=0.01)、实验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P=0.02)均提示实验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优于对照组。结论玄参甘桔饮对慢性咽炎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6.
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基础,中药辨别真伪问题,自古以来为医家所重视。我国幅员广阔,中药品种众多,如果直伪辨别问题不加解决,就会出现品种混乱,同名异物,名实混淆,张冠李戴,以伪充真。临床上就会造成滥用、误用和混用现象。真可谓“虽有良医,而药肆多为伪药,则良医仍无济于事……”。所以在临床上必须保证中药名实相符,以期用药安全有效,达到真正治疗疾病的目的。笔者就几种常见的真伪中药的性状鉴别归纳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