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4消毒液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4消毒液为一种复方含氯消毒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类器械和物品的消毒,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含氯消毒剂必须每日更换和监测浓度。配制和监测84消毒液的工作一般是由各科护士操作进行,其配制的方法和浓度常常被忽视,因而导致不能正确合理使用84消毒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类型、特征与病房环境、医疗设施的主要相关因素的关系,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9月医院住院患者为监测对象,对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对发生感染患者所住病房的空气、床单位及物品、所使用的医疗设施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结果 共监测住院患者18 037例,发生医院感染225例,感染率为1.25%;病原学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占52.05%,革兰阳性菌占 31.51%和真菌占16.44%;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28.94%、铜绿假单胞菌18.42%、鲍氏不动杆菌10.53%;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4.78%、溶血葡萄球菌21.74%、表皮葡萄球菌21.74%;而病房环境的菌种以藤黄微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次为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等革兰阳性杆菌;医疗设施的菌种以蜡样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等革兰阳性杆菌为主,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各种菌种类型的构成比在空气、枕头、棉被、床头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病房环境、常用医疗设施的清洁消毒,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力、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严格无菌操作,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不仅要有严格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措施、控制工作流程,更重要的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长效机制. 1建立长效机制之前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 其问题:(1)缺乏医院感染管理机制:医院感染管理网络形同虚设,各级部门职能得不到落实,导致医院感染管理监控不力.(2)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淡薄: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3)医院感染管理缺乏有效的奖惩考评机制:医院感染管理从未纳入到工资绩效考核中,导致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不重视.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降低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的发生,探索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措施,自2010年起院感办实行了重点部门跟班督查,提高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多药耐药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医院内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的重要性不亚于特殊传染性疾病患者的隔离.通过对各种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的督导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微量泵操作方便,能长时间小剂量匀速地注射药物,在临床上已被各临床科室广泛应用〔1〕。因不同科室对使用完毕的微量注射泵所采取的消毒方法、消毒时间以及存放的条件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使用后的微量注射泵表面及推进器导轨上微生物污染严重。为此,对医院使用的微量注射泵表面进行采样检测,并分析污染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院墙壁式中心吸氧装置接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加强消毒管理。方法采用涂抹采样和细菌检验方法,对某医院临床科室墙壁式中心吸氧装置接口细菌污染及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该医院临床科室中心吸氧装置接口细菌污染超标率为99.23%。检出的细菌种类主要为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采用有效氯浓度为500 mg/L含氯消毒液对中心吸氧装置擦拭消毒2遍,消毒效果合格率可达到93.08%。结论该医院临床科室墙壁式中心吸氧装置接口微生物污染严重,擦拭消毒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医院电梯一般分患者、陪护、探视人员使用的电梯,医务人员专用及医疗废物转运电梯3种4部.一般医院的电梯日流量为1000~3000人次,以患者、陪护、探视者为主,是人流聚集、流动、频繁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疗干预措施与医院感染的临床相关性,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48 h的实施了医疗干预措施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观察期内对患者实施医疗干预措施的时间,统计医院感染部位及感染菌株种类的构成,对比观察医院感染组及无医院感染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医疗干预措施与医院感染的临床相关性。结果246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率为17.0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尿道和颅内感染最多。病原菌医院感染率为76.19%,而实施医疗干预措施发生的病原菌医院感染率占65.62%(χ2=9.980,P〈0.01)。入住ICU时间长、脱水剂应用时间长、机械通气、开放性损伤、合并多发伤、气管切开时间以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0.05)。感染组42例患者的病死率为21.43%,显著高于非感染组的9.31%(χ2=6.334,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后可增加患者致残致死率;入住ICU时间、脱水剂应用时间、气管切开时间、机械通气、开放性创伤及合并多发伤、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这些感染因素进行积极预防,在综合考虑患者治疗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过多的医疗干预。  相似文献   
10.
<正>过氧乙酸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常用于物体表面的浸泡、擦拭及空气的喷洒或熏蒸消毒。但过氧乙酸有很强的挥发性,由于原液为强氧化剂,还有较强的腐蚀性,对人体皮肤黏膜和眼睛有刺激性。若使用不当会导致人体皮肤化学性烧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