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肝移植术是挽救终末期肝病患者最成功和最有效的手段~([1])。但肝移植术前易合并不同程度肺部病变,术前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EVLW)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大、容量阈值小亦可明显改变肺部氧合状态以及肺水含量,并导致不同的术后转归。Lemson等~([2])研究表明,危重患儿血管外肺水与胸部X线片并无相关性,但肺超声可监测到EVLW随患儿输注晶体量的增加而增多~([3])。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超声测量并分析婴幼儿双侧桡、尺动脉的内径及深度以探讨婴幼儿在超声引导下行桡、尺动 脉穿刺置管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麻手术的婴幼儿120例,应用超声对患儿双侧桡、尺动脉进行检查测量, 记录双侧桡、尺动脉3个标志点的深度、内径及解剖变异情况,同时记录患儿的身高、体质量、禁饮禁食时间以及每个 测量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体温。结果 超声测得的患儿左、右前臂间桡动脉和尺动脉深度、内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桡动脉均较尺动脉表浅(P<0.05)。桡、尺动脉第2测量标志点深度较第1测量标志点深,第 3测量标志点较第2测量标志点深(P<0.05);桡、尺动脉内径在各个测量标志点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 桡、尺动脉深度与年龄、身高、体质量、MAP均呈负相关,与HR呈正相关(P<0.01);双侧桡、尺动脉内径与年龄、身 高、体质量、MAP均呈正相关,与HR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超声测得婴幼儿桡、尺动脉内径相当;在超声引 导下行婴幼儿桡、尺动脉穿刺置管均具有选择性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T6、T8水平入路的改良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肝移植术患儿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择期行肝移植术患儿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0~3岁,ASA 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全身麻醉联合改良SAPB组(S组)和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15例。气管插管后S组于双侧T6、T8水平行超声引导下改良SAPB,注入0.25%罗哌卡因1 ml/kg+地塞米松0.2 mg/kg,各注射点等量均分。两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法一致。术后采用持续静脉泵注咪达唑仑2 μg·kg-1·min-1+瑞芬太尼3 μg·kg-1·h-1镇痛,并根据Comfort评分调整瑞芬太尼泵速。记录术中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瑞芬太尼用量及瑞芬太尼持续使用时间。于术后1、2、3、4、5、6 d检测总胆红素、白蛋白、AST、ALT浓度。记录ICU治疗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术中、术后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瑞芬太尼持续使用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1 d比较,S组术后2 d AST浓度和术后4 d总胆红素、ALT浓度明显降低(P<0.05);C组术后2 d AST浓度和术后3 d ALT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S组ICU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改良前锯肌平面阻滞可以减少肝移植术患儿术中、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可为肝移植术患儿提供良好的围术期镇痛。  相似文献   
4.
液体治疗对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馥如  刘敬臣 《微创医学》2010,5(2):153-156
广义的麻醉诱导期是指从患者入手术室至外科手术开始的这段时间.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诱导期定义是指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路开始麻醉到行手术切皮的一段时间,一般需要25~35 min.它是麻醉并发症的高发时段,其中低血压是其最常见并发症.对于老年、并存心血管疾病及全身情况差的患者而言,麻醉诱导期低血压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心肌缺血、脑血栓形成等不良后果.本文就液体治疗对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防治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