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颅脑损伤后ICAM-1的表达。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采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方法制造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各型损伤分别于伤后15 min、30 min、1 h、3 h、6 h、24 h、72 h、96 h及120 h处死,免疫组化法检测ICAM1的表达,采用CMIAS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神经细胞内平均灰度值。结果 ICAM1在颅脑损伤3 h后表达增高(P<0.05),至120 h表达接近正常。结论大鼠颅脑损伤后ICAM1表达随时间变化,很可能在颅脑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功能,且对颅脑损伤的早期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我院37例ACLF患者病程早、中、晚期血清中LDH的变化;并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清LDH水平的差异;分析患者血清LDH与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终末期肝病(MELD)评分及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血清LDH值在ACLF早、中、晚期逐渐升高(F=10.93,P0.001);ALT/LDH值逐渐降低(F=21.09,P0.001);死亡组LDH(365.0 u/L±237.6 u/L)显著高于存活组(209.6 u/L±71.7 u/L)(t=4.88,P0.001);LDH升高程度与凝血酶原时间、MELD评分、SIRS发生率、病死率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63、0.856、0.97、0.96;P值分别为0.001、0.001、0.02、0.035)。结论LDH在ACLF早、中、晚期逐渐升高;LDH升高提示ACLF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王洋  李兆辉  朱海超  朱玉琢 《中国药房》2012,(29):2753-2754
目的:建立测定蛋白质粉中L-半胱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SB-C18,流动相为0.1%磷酸(pH=2.05)-乙腈(80∶20),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为0.6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L-半胱氨酸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0.02~1.0mg·mL-(1r=0.9990),平均回收率为98.76%,RSD=1.82%,检测限为0.01mg·mL-(1S/N≥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蛋白质粉中L-半胱氨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的化学名称为金属硫组氨酸三甲基内盐,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低分子量(6-7kDa)、富含半胱氨酸、热稳定性、可诱导型非酶蛋白它具有重金属解毒、参与必需金属元素的储存、运输和代谢、清除自由基等多种生物功能。金属硫蛋白含量测定方法文献报道有金属结合法、电化学法、免疫法、蛋白质印迹分析法、巯基显色法等。本文建立了氨基酸分析仪法测定金属硫蛋白含量的方法,此方法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1/PD-L1、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CD28在乙型肝炎(下简称乙肝)致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不同时期细胞毒性T细胞(CTL)上的阳性表达、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HBV-ACLF患者、15例慢性乙肝(CHB)患者及15名正常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全血中CTL上PD-1、PD-L1、CTLA-4、CD28的阳性表达,并观察ACLF患者早期、中期、晚期共刺激分子的动态变化。结果 HBV-ACLF与CHB、CHB与正常对照组间外周血CTL上PD-1、CTLA-4、CD28及CTL的阳性表达率比较,除CHB与正常对照组CT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分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各分子进行早期与中期、中期与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BV-ACLF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其免疫状态,对指导临床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重肝)中的价值。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对慢重肝患者及其它HBV感染性肝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进行检测,并以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慢重肝患者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的血清水平差异。结果:慢重肝患者外周血CD19+、NK细胞计数在各组中结果最低,CD3+、CD4+、CD8+比肝硬化组略高外,均比其它组低;慢重肝患者IgG在各组中结果最高、C3、C4最低,IgA除了比肝硬化组略低外,均比其它组高;血清补体C3预测慢重肝预后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5。结论:慢重肝患者存在明显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对发病机理的研究、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108例生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接受TACE治疗的中晚期PLC患者临床资料;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预后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TACE治疗后6、12、24、36、48月生存率分别为59.26%、34.41%、14.03%、10.23%、5.1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门静脉癌栓及远处转移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10 cm、存在门静脉癌栓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ACE是治疗中晚期PLC的有效方法;肿瘤大小和门静脉癌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药致肝衰竭的特点,探讨人工肝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对45例中药致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观察其临床表现、生化指标;根据是否接受人工肝治疗分为治疗组(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与对照组(内科综合治疗),比较其治愈好转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病毒性肝炎所致肝衰竭相似;总治愈有效率68.9%(31/45),治疗组80.6%(25/31),对照组42.9%(6/14),P=0.02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引起的肝衰竭,涉及中药种类繁多,预后不良,内科基础治疗联合人工肝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同时应当加强中药的毒理研究及管理。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MELD-Na、MESO及iMELD(integrated MELD)评分系统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00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记录确诊时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评价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的预测价值.结果 生存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分别为(22.34±4.36)分、(23.26±5.45)分、(1.62±0.33)分和(37.59±6.97)分,死亡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分别为(27.76±7.28)分、(30.11±10.19)分、(2.05±0.58)分和(46.65±11.0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0.722、0.727和0.747,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659~0.787、0.654~0.783、0.660~0.788、0.681~0.806,四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四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准确的预后判断仍需结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