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3个月至3岁血管条件差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盲穿法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试验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记录两组穿刺针数、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穿刺针数分别为(1.2±0.4)次和(3.02±2.34)次(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0%和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针后24h内静脉渗漏发生率分别为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中应用,可以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穿刺成功率,明显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盆底三维超声观察影响女性产后盆底结构变化的相关因素,为产后盆底器官脱垂(POP)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且均于产后诊断为POP的患者138例,应用三维盆底超声检测POP相关参数,包括静息状态下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度,以及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位置、子宫颈位置、直肠壶腹部位置、尿道倾斜角度、膀胱尿道后角等,分析孕龄、产次、孕次、新生儿体质量及产妇体质量指数(BMI)与POP相关参数的关系。结果孕次、孕龄及新生儿体质量对POP相关参数的影响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产次对女性Valsalva动作下子宫颈位置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产次的女性静息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产妇BMI对静息状态下尿道倾斜角,以及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位置、子宫颈位置、直肠壶腹部位置均有影响(均P0.05);BMI≥25 kg/m~2的产妇Valsalva动作下尿道倾斜角度、膀胱尿道后角度均明显高于BMI25 kg/m~2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产次、高BMI产妇是影响POP的因素;应用盆底三维超声可动态监测女性P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女性盆膈裂孔的超声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间妊娠晚期孕妇200例为晚育组,并选择同期无生育流产史妇女2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PH参数值。结果 1和对照组比较,晚孕组在静息期、缩肛期、张力期的PH前后径、左右径、面积明显更大(P<0.05)。2晚孕组PH正常孕妇120例,占比为60%,三维图像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H异常80例,占比为40%,其中裂孔异常患者可见正常的菱形变形,成为椭圆形。结论采用三维超声对妊娠晚期女性PH进行评估,操作简单、无创可靠,能够对妊娠晚期PH的大小和形态变化进行有效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检测孕期女性盆底的形态结构,为盆底功能障碍(PFD)的诊治提供影像学证据。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13例单胎妊娠、孕周11~40周的初次妊娠女性为研究对象,行三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并测量静息及缩肛状态下盆底的形态及结构参数,并根据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偏瘦(BMI≤18.50)、正常(BMI:18.5~24.99)、肥胖(BMI≥25)三组孕妇的耻骨联合后下缘至肛提肌板角距离(静息)、尿道倾斜角度(静息)、尿道内口至耻骨联合垂直线距离(缩肛)、尿道倾斜角(缩肛)、盆膈裂孔周长(静息)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MI的升高,上述指标均有升高趋势;孕周12周、13~27周、≥28周组孕妇的BND(膀胱颈移动度)、尿道倾斜角(缩肛)、尿道内口至耻骨联合垂直线距离(缩肛)、尿道倾斜角(缩肛)、盆膈裂孔周长(静息)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孕周的升高,上述指标(BND除外)均有升高趋势;孕次3次的孕妇盆膈裂孔面积高于孕1次和2次者(P0.05);有明显FPFD症状的孕妇盆膈裂孔面积明显升高(P0.05)。结论三维动态超声能有效评价孕期女性盆底的形态结构,对PFD的预防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病例资料 患者,男,5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约1个月,症状进行性加重。专科检查:胸廓外形正常,肋间隙正常,呼吸运动正常,叩诊两侧轻音,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双侧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损伤患者流涎症的疗效。 方法选择脑损伤患者9例(脑外伤5例,脑梗死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在超声引导下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入腮腺及下颌下腺,两边腮腺的上下极各取1个点,共4点,每个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15U;两边下颌下腺各取1个点,每点注射20U。于治疗前和治疗1、4、12周后采用唾液流率、多涎评分系统的多涎严重程度和频率评定量表分别对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1周、治疗4周、治疗12周后,9例患者5min平均唾液流率分别为(0.24±0.08)g、(0.28±0.12)g、(0.34±0.11)g,与治疗前的(0.49±0.12)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治疗4周、治疗12周后,9例患者多涎评分系统的多涎严重程度(DSS-severity)评分分别为(1.92±0.37)分、(1.92±0.37)分、(2.32±0.64)分,与治疗前的(4.35±0.4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治疗4周、治疗12周后,9例患者多涎评分系统的多涎频率评分分别为(2.01±0.42)分、(2.01±0.42)分、(2.28±0.63)分,与治疗前的(3.56±0.49)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型肉毒毒素可显著改善脑损伤患者的唾液分泌和流涎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女性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进行观察康复治疗并评估对盆底结构影响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8月经本院确诊为女性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的患者120例,根据序列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康复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产后保健操、常规教育护理,康复组给予康复治疗并结合观察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两组均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监测其治疗前后的情况,并监测静息到瓦氏动作患者膀胱颈位置的具体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及静息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临床治疗后面积、周长以及静息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显示耻骨直肠肌宽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治疗后耻骨直肠肌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瓦氏动作时盆底膈裂孔前后径、面积、周长及膀胱颈移动度(BND)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数据,显著低于观察组治疗后(P0.05)。结论: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经临床科学康复治疗后能有效改善盆底结构及功能,且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可有效地评估康复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踝阵挛及下肢功能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4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1)。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在超声引导下将A型肉毒毒素400U注射入腓肠肌、比目鱼肌及胫后肌;对照组给予巴氯芬30mg/d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踝阵挛分级法、Biodex步行测试仪分别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踝阵挛分级、步速、健侧步长、患侧步长、健侧/患侧步长比、健侧步行所占时间比和患侧步行所占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踝阵挛分级、步速、健侧步长、患侧步长、健侧/患侧步长比、健侧步行所占时间比和患侧步行所占比分别为均有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口服巴氯芬相比,短期内,A型肉毒毒素能更好地减轻踝阵挛,提高步速,改善患者步行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