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注射用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乳晚期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注射用吡柔比星50 mg/m2,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华蟾素胶囊,4粒/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肿瘤标志物水平、副作用、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客观缓解率(5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客观缓解率(4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控制率(78.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控制率(68.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状态评分、心理状态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和癌胚抗原(CEA)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16.67%)显著高于治疗组患者复发率(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存率(8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5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注射用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朱德淼  刘学政 《天津医药》2014,42(3):217-219
目的 探讨Nogo受体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siNgR组,siRNA空白组,每组10只。siNgR组糖尿病大鼠玻璃体内给予Nogo受体反义核苷酸序列;siRNA空白组糖尿病大鼠玻璃体内注射阴性核苷酸序列。1个月后,免疫荧光组化检测Nogo受体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标志物Brn3a的共存;以TUNEL染色观察RGC凋亡;试剂盒检测视网膜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Nogo受体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结果 Nogo受体大量表达于视网膜RGC内,对照组、糖尿病组、siRNA空白组及siNgR组MDA含量分别为(3.68±0.47)、(8.07±1.24)、(7.54±1.53)及(5.12±0.62)μmol/g 蛋白。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siRNA空白组视网膜RGC凋亡明显,Nogo受体及caspase-3表达上调,MDA含量增加(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siNgR组视网膜RGC凋亡减少、Nogo受体及caspase-3表达下调、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 Nogo受体表达上调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RGC凋亡,其机制可能与Nogo受体上调caspase-3表达、诱发视网膜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如何寻找更好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使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并提高药物对局部靶组织的选择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对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索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的临床安全性,探寻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新途径。 方法:6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TNM分期:Ⅰ+Ⅱ期35例,Ⅲ期28例,随机分为植入剂组32例及对照组31例,植入剂组在肿瘤下方,腋窝、锁骨下血管区域、胸大小肌之间多点喷撒氟尿嘧啶植入剂,总剂量为600 mg,每点处小于100 mg,观察应用植入剂后,切口有无感染裂开,8 d后的皮下积液情况,皮瓣坏死、患肢水肿、拆线天数及血红、白细胞、肝肾功能情况。 结果与结论:植入剂组与对照组在切口感染裂开、皮下积液量、患肢水肿、拆线天数及血红细胞计数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血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肌酐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 < 0.05),但是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是安全可靠的,是乳腺癌术后局部化疗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氟尿嘧啶植入剂;安全性;缓释材料;药物控释系统及其载体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8.034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前哨淋巴结(SLN)活检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特征,探讨其腋窝非S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鞍山市中心医院就诊的SLN活检阳性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16例,单因素分析其临床和病理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环王巴明处理MCF-7细胞不同时间,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分析法、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环王巴明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G0/G1期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增加而S期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并且细胞凋亡率也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MCF-7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逐渐降低而p21表达逐渐增高(P<0.05).结论 环王巴明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从G1期向S期转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edgehog(Hh)信号通路的相关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魟鱼骨素(RCE)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RCE处理MCF-7细胞不同时间,采用MTT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对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素D1及p21蛋白表达.结果 RCE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5),且存在最大抑制浓度10 μmol/L.随着RCE作用时间延长,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且细胞凋亡率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P<0.05).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MCF-7细胞中的细胞周期素D1表达降低,p21蛋白表达逐渐增高(P<0.05).结论 RCE抑制MCF-7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从S期向G2期转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有关.RCE可能成为未来治疗乳腺癌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对胃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位患者的胃癌手术石蜡标本中JNK的亚组(jnk1,jnk2)及其下游表达产物c-jun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分化胃癌中的jnk1,jnk2及c-jun含量显著高于低分化的胃癌组织并且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三者均与年龄、性别、肿块大小及PTNM分期无关。结论JNK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抑制胃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朱德淼  李锦成 《重庆医学》2012,41(3):293-294
目的通过两种手术方法的比较,探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合理方法。方法将6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进行结果比较。结果采用经腹小切口手术患者,在手术、住院、疼痛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组(P<0.05)。结论经腹小切口手术是一种安全、快速、简单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三七三醇皂苷(PTS)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及治疗组,糖尿病组及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治疗组给予PTS50mg·kg-1·d-1灌胃,1个月后免疫荧光组化双标检测Nogo受体与RGC特异性标志物Brn3a的共存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Nogo受体表达,试剂盒检测视网膜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RGC数量。结果Brn3a与Nogo受体于视网膜内大量共存。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视网膜Nogo受体表达上调,MDA含量增加,RGC数量减少(均P<0.001);与糖尿病组相比,治疗组视网膜Nogo受体表达减少,MDA含量降低,RGC数量增加(P<0.001)。结论PTS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RGC内Nogo受体的表达,抑制视网膜氧化应激,从而保护糖尿病视网膜RGC。  相似文献   
10.
缓释型氟尿嘧啶植入剂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的安全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如何寻找更好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使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并提高药物对局部靶组织的选择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对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索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的临床安全性,探寻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新途径.方法:6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TNM分期:Ⅰ+Ⅱ期35例,Ⅲ期28例,随机分为植入剂组32例及对照组31例,植入剂组在肿瘤下方,腋窝、锁骨下血管区域、胸大小肌之间多点喷撒氟尿嘧啶植入剂,总剂量为600 mg,每点处小于100 mg,观察应用植入剂后,切口有无感染裂开,8 d后的皮下积液情况,皮瓣坏死、患肢水肿、拆线天数及血红、白细胞、肝肾功能情况.结果与结论:植入剂组与对照组在切口感染裂开、皮下积液量、患肢水肿、拆线天数及血红细胞计数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肌酐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但是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是安全可靠的,是乳腺癌术后局部化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