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牙齿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4例牙齿正畸患者行螺旋CT扫描,层厚2mm,薄层重建后,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建(CPR),并联合运用横轴面图像进行术前诊断。结果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晰地显示牙齿畸形,尤其对颌骨内埋伏阻生牙的数目、形态、唇鄂侧位置及与邻牙关系,54例牙齿畸形患者术前与术后诊断一致,均得到有效的治疗。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牙齿正畸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牙齿正畸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脑膜瘤为颅内常见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笔者收集我院收诊脑膜瘤108例,并结合文献资料复习[1-8],浅谈脑膜瘤的诊断体会。1临床资料本组收集脑膜瘤108例,男30例,女78例;年龄7~81岁,平均(37.8±2.1)岁。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床中使用双能CT检查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未出现痛风的关节炎患者60例为对比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四肢体格检查,并记录出现疼痛的位置,再开展双能CT检查,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和双能CT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检查部位尿酸盐结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P> 0.05);试验组患者病程和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比组患者(P <0.05)。试验组患者使用双能CT检查有53例为阳性,7例为阴性;对比组患者使用双能CT检查出5例为阳性,55例为阴性。双能CT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敏感度为88.33%(53/60),特异度为91.67%(55/60),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8%(53/58)、88.71%(55/62)。双能CT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痛风结晶沉积共有330处,临床医生评估确诊结果共有110处,由此看出,双能CT检出结果数量是临床诊断的三倍。结论:临床中使用双能CT检查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准确率较高,而且尿酸盐结晶沉积准确率也非常高,...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肿瘤种类繁多,以转移瘤、腺瘤、嗜铬细胞瘤及皮质腺癌较常见。CT是诊断肾上腺肿瘤较有价值的方法之一。笔者收集肾上腺腺瘤17例与转移瘤12例,现将其CT诊断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足月儿及早产儿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运用低剂量扫描后颅脑CT表现及分度,并与常规扫描方法对比。方法:收集200例足月儿HIE及100例早产HIE患儿,运用低剂量扫描并设计铅皮箱遮盖患儿颈部以下部位,探讨低剂量扫描对HIE的诊断价值。结果:200例足月儿HIE轻度120例,中度52例,重度28例;100例早产儿轻度25例,中重度75例。结论:运用低剂量扫描对新生儿HIE诊断与常规剂量扫描无明显差异,对HI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肠梗阻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最扫描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在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临床拟诊肠梗阻的患者经肛门灌注适量3%泛影葡胺,运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行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分析对照.结果 60例中49例手术,对照手术病理,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存在的准确率为100%,肠梗阻病因诊断正确率为89.8%,包括:肠道肿瘤38例,粘连性肠梗阻5例,肠扭转、腹股沟疝、肿瘤压迫各1例,胃肠道穿孔2例及胆漏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能提高肠梗阻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CT设备的发展,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得到很大提高,但肺部疾病种类繁多,有时仅依据影像学表现难以定性,尤其是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是临床诊断工作中的难题,而CT引导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术的开展,为临床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现就我院近两年开展的20例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贵州省黔南布州依族及苗族成人Willis环解剖变异及分型,为黔南地区少数民族脑血管疾病提供对照。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黔南州人民医院2011年12月~2017年2月期间CT及MRI检查正常,并作CTA检查黔南布依族或苗族成人513名,将检查数据采用西门子signo工作站,行VR、MIP及MPR多模式、多角度观察Willis环的发育情况进行分型,分析各种类型的情况。 结果 根据组成动脉的发育情况,将513例正常脑动脉Willis环分为4型,Ⅰ型3.7%(19例);Ⅱ型0.1%(5例);Ⅲ型65.5% (336例),根据后循环的发育情况分为5个亚型:Ⅲa,18.9%(97例);Ⅲb,32.2% (165例);Ⅲc,2.5% (13例);Ⅲd,4.5% (23例);Ⅲe,7.4% (38例);Ⅳ型29.8% (153例),根据前、后循环的发育情况组合将Ⅳ型分为5个亚型:Ⅳa,21%(108例); Ⅳb型,1.2%(6例);Ⅳc,1.6%(8例);Ⅳd型, 1.9% (10例);Ⅳe型,4.1% (21例)。 结论 CTA是一种无创、有效的评价脑底动脉环类型的方法,利用CTA评价黔南地区少数民族脑底动脉环可以为其他与脑血管类型有关疾病提供正常对照;黔南少数民族地区对称型Willis环显示率较低,以Ⅲ型为主,Ⅳ型次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黔南州少数民族正常人脑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上主要脑动脉的起始部走行、形态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测量起始部内径的正常值范围,观察脑底动脉环解剖结构及变异,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500名健康体检者行全脑血管64层MSCTA检查,采用西门子signo工作站,经三维重建后测量各主要动脉起始部内径,观察其走行、形态和变异,并统计各级分支的显示率。结果:黔南少数民族正常人脑动脉的常见的变异发生在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大脑前动脉A1段、前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起始段,以后交通动脉变异最大。正常脑动脉Willis环分型,Ⅰ型为3%;Ⅱ型为1%;Ⅲ型为54%;Ⅳ型为42%。结论:黔南少数民族正常人脑血管变异主要发生于脑底动脉环,主要变异为Ⅲ型和Ⅳ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