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8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应用β函数分析与比较安氏II1治疗前后牙弓形态。方法:选择安氏II类I分类上颌拔除2个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2个第二前磨牙病例17例(,男6例,女11例),平均年龄13.8岁。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将模型平行于基准平面扫描到计算机。由中切牙接触点、双侧尖牙牙尖点、和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点五个点确定个体牙弓形态。结果:①.上下牙弓宽度矫治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②.上下牙弓长度治疗前后尖牙长度变化不明显,第一磨牙长度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③.治疗前后上下牙弓形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牙弓形态包括牙弓大小及牙弓形状两方面。正畸治疗时有时因治疗需要改变牙弓大小,但应保持患者治疗前牙弓形状,以期获得稳定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CBCT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及传统固定矫治器正畸拔牙对前牙区牙根及牙槽骨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成人拔牙矫正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组及传统固定矫治器组(N=30).正畸治疗前后拍摄CBCT,测量两组正畸患者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牙根长度及牙槽骨的厚度变化情况.结果 固定矫治器组较无托槽隐形矫...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并通β函数模拟牙弓形态来全面分析与比较安氏Ⅱ1错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拔除2个第一双尖牙,下颌拔除2个第二双尖牙病例。共计17例(男6人,女11人)平均年龄13.8岁。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将模型平行于基准平面扫描到计算机。上颌为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及中切牙近中接触点构成的平面,下颌为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及中切牙近中接触点构成的平面。由中切牙接触点、双侧尖牙牙尖点、和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点5个点确定个体弓形。结果①上下牙弓宽度矫治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②上下牙弓长度治疗前后尖牙长度变化不明显,第一磨牙长度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③治疗前后上下牙弓形状无明显变化。结论安氏Ⅱ1错正畸治疗时,有时因治疗需要而改变牙弓大小,但应保持患者治疗前牙弓形状,以期获得稳定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应用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及扩弓技术矫治轻、中度骨性偏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恒牙初期轻、中度骨性偏畸形患者12例,采用0.56mm×0.71mm托槽系统的直丝弓矫治器,应用MEAW技术及扩弓技术进行正畸掩饰性矫治。于矫治前后进行后前位头颅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测量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矫治效果,矫治后磨牙为中性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上下磨牙各自均向远中倾斜、远中移动,矫治前后颌骨变化较小。模型测量分析示上颌尖牙和第一双尖牙的牙弓宽度矫治后较矫治前有所增加(P<0.05),而上颌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的牙弓宽度比率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EAW技术及扩弓技术可有效地矫治轻、中度骨性偏畸形。MEAW技术治疗恒牙初期偏病例,主要是通过牙齿的移动和牙槽骨的改变而完成的,骨组织变化有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β函数分析与比较安氏Ⅱ^1治疗前后牙弓形态。方法:选择安氏Ⅱ类Ⅰ分类上颌拔除2个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2个第二前磨牙病例17例(,男6例,女11例),平均年龄13.8岁。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将模型平行于基准平面扫描到计算机。由中切牙接触点、双侧尖牙牙尖点、和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点五个点确定个体牙弓形态。结果:①.上下牙弓宽度矫治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②.上下牙弓长度治疗前后尖牙长度变化不明显,第一磨牙长度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③.治疗前后上下牙弓形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牙弓形态包括牙弓大小及牙弓形状两方面。正畸治疗时有时因治疗需要改变牙弓大小,但应保持患者治疗前牙弓形状,以期获得稳定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与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s)按一定浓度结合,测定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rotein,DSPP)、波形蛋白(vimentin)、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phatase,ALP)的表达,阐述EMPs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将浓度为100 μg/mL、200μg/mL的EMPs加入培养中的人牙髓干细胞中,分别于3d、5d、7d、9d、11d对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爬片DSPP、vimentin、ALP的表达.结果:未经EMPs诱导的人牙髓干细胞DSPP少量细胞阳性表达,vimentin表达阴性,ALP表现低活性.经200 μg/mL的EMPs诱导5d后,人牙髓干细胞DSPP、vimentin染色呈阳性表达,ALP活性明显增加.结论:EMPs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及分化具有促进作用,200 μg/mL的浓度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与比较偏颌伴反[牙合]畸形矫治前后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选择偏颌伴反[牙合]畸形病例9例,制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将模型平行于基准平面扫描到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测量软件测量上下颌尖牙、前磨牙和磨牙牙尖的纵横坐标值,分析牙弓矢向和横向的对称性、上下牙弓的协调性。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前上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距腭中缝的距离偏向侧大于偏离侧(p〈0.05),下颌从尖牙到第二磨牙偏向侧距中线的距离小于偏离侧(p〈0.05);上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的牙弓宽度比率较矫治后小(p〈0.05),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牙弓宽度比率矫治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颌偏向侧和偏离侧牙齿的矢向位置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牙齿在矢状方向第一磨牙偏向侧大于偏离侧(p〈0.05)。结论:偏颌畸形患者上牙弓前部较下牙弓前部窄,矫治易先扩大上颌牙弓,使得矫治后上下牙弓宽度比例协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与比较偏颌伴反(牙合)畸形矫治前后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选择偏颌伴反(牙合)畸形病例9例,制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将模型平行于基准平面扫描到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测量软件测量上下颌尖牙、前磨牙和磨牙牙尖的纵横坐标值,分析牙弓矢向和横向的对称性、上下牙弓的协调性.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前上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距腭中缝的距离偏向侧大于偏离侧(p<0.05),下颌从尖牙到第二磨牙偏向侧距中线的距离小于偏离侧(p<0.05);上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的牙弓宽度比率较矫治后小(P<0.05),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牙弓宽度比率矫治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颌偏向侧和偏离侧牙齿的矢向位置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牙齿在矢状方向第一磨牙偏向侧大于偏离侧(p<0.05).结论:偏颌畸形患者上牙弓前部较下牙弓前部窄,矫治易先扩大上颌牙弓,使得矫治后上下牙弓宽度比例协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计算机技术并通β函数模拟牙弓形态来全面分析与比较安氏Ⅱ1错(牙合)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拔除2个第一双尖牙,下颌拔除2个第二双尖牙病例.共计17例(男6人,女11人)平均年龄13.8岁.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将模型平行于基准平面扫描到计算机.上颌为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及中切牙近中接触点构成的平面,下颌为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及中切牙近中接触点构成的平面.由中切牙接触点、双侧尖牙牙尖点、和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点5个点确定个体弓形.结果 ①上下牙弓宽度矫治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②上下牙弓长度治疗前后尖牙长度变化不明显,第一磨牙长度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③治疗前后上下牙弓形状无明显变化.结论 安氏Ⅱ1错(牙合)正畸治疗时,有时因治疗需要而改变牙弓大小,但应保持患者治疗前牙弓形状,以期获得稳定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乐氟对儿童正畸牙齿托槽周围釉质脱矿的影响,为临床正畸治疗中应用多乐氟预防釉质脱矿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的患儿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2 - 14岁.样本均需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行固定矫正治疗.根据世界牙科联盟临床牙位的记录法,将每个患儿四个区域内第一前磨牙分组后进行试验.在第一前磨牙的颊面分别涂布护牙素、0.1%氟保护漆、多乐氟及生理盐水.将涂布多乐氟者作为试验组,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氟保护漆及护牙素为阳性对照组,每组30颗.正畸矫治3个月后观察牙齿的脱矿程度,同时将第一前磨牙拔除后,采用激光荧光诊断仪分别对不同区域的牙面釉质脱矿程度进行定量诊断.结果 各组脱矿率:试验组为10.0%,护牙素组为13.3%,0.1%氟保护漆组为23.3%,生理盐水组为53.3%.脱矿率多乐氟组与0.1%氟保护漆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护牙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前,四组间DIAGNOdent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后、1个月后、3个月后,多乐氟组和护牙素组DIAGNOdent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0.1%氟保护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乐氟预防牙齿脱矿的效果高于氟保护漆及生理盐水.多乐氟能有效地减少及预防正畸治疗中牙齿釉质的脱矿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