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神经内镜下分别模拟经正中和旁正中幕下小脑上手术入路,观察松果体区解剖结构特点,为内镜下处理该区域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取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尸头标本5具,在神经内镜下分别经正中和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对松果体区进行观察和测量,比较两种入路术野显露情况。 结果 神经内镜下正中和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硬脑膜至小脑中脑裂静脉的距离分别为(58.14±1.62)mm、(76.51±2.25)mm,相对手术自由度分别为(0.09±0.01)、(0.05±0.01),松果体的相对手术自由度分别为(0.47±0.01)、(0.35±0.09),上丘的相对手术自由度分别为(0.26±0.05)、(0.40±0.07),松果体左右可操作角度分别为(14.85±0.35)°、(17.86±1.03)°,其前后可操作角度分别为(21.40±1.41)°、(15.00±3.06)°,胼胝体压部左右可操作角度分别为(14.55±0.07)°、(17.04±1.57)°,其前后可操作角度分别为(14.60±0.71)°、(18.76±2.83)°,同侧上丘左右可操作角度分别为(15.63±5.08)°、(21.62±2.19)°,其前后可操作角度分别为(11.18±4.72)°、(18.94±4.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神经内镜经正中和旁正中幕下小脑上手术入路各有优点,临床需根据病变的具体位置酌情选择。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癫痫的发作情况以及丙戊酸钠预防性抗癫痫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64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各有82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丙戊酸钠预防性抗癫痫治疗,对照组患者不进行预防性抗癫痫治疗。需要观察并计算出患者术后1个月内的癫痫发生率、不同损伤类型患者癫痫发生率、不同损伤严重程度患者癫痫发生率;最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的癫痫发生率。结果在164例颅脑损伤患者中,一共有32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癫痫发作,发生率为19.51%。闭合性脑损伤患者术后癫痫发生率(5.0%)低于开放性脑损伤(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癫痫发生率(39.3%)显著高于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癫痫发生率(1.2%)显著低于对照组(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术中、术后给予患者丙戊酸钠预防性抗癫痫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癫痫的发生率,对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