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及胆道再通大鼠肝组织解偶联蛋白(UCP)2的表达及意义,探讨梗阻性黄疸对能量代谢障碍与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36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A组)、梗阻性黄疸1周组(B组)、梗阻性黄疸2周组(C组)、梗阻性黄疸1周再通1周组(D组)、梗阻性黄疸10 d再通1周组(E组)、梗阻性黄疸2周再通1周组(F组)。检测各组动物血清ALT、DBil、TBil水平;光镜下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肝脏UCP-2mRNA的表达。结果胆道梗阻后,B、C 2组血清TBil、DBil、ALT水平较A组均升高(P值均0.05),C组升高较B组明显(P值均0.05)。光镜下可见B、C组肝细胞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伴胆管增生,C组出现典型的肝细胞片状坏死。B、C 2组肝组织UCP-2 mRNA表达较A组升高(P值均0.05),C组升高较B组明显(P0.05)。胆道再通组后,D、E、F 3组血清TBil、DBil、ALT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光镜下观察肝脏形态改变也明显趋于正常。D组肝细胞UCP-2 mRNA的表达高于B组(P0.05),F组的表达低于C组(P0.05),D组的表达低于E、F 2组(P值均0.05),E、F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时肝脏UCP-2 mRNA表达升高,随梗阻时间延长其升高趋势明显。解除梗阻时间早,则肝细胞再生活跃,UCP-2 mRNA表达暂时升高;解除梗阻时间迟,则肝组织损伤严重,再生缓慢,UCP-2 mRNA表达进行性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提示肝组织UCP-2 mRNA表达升高可能是梗阻性黄疸能量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8例成人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APP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血清肿、慢性疼痛以及随访3年复发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8.24±4.34)mL,低于对照组的(27.23±8.32)mL,下床活动时间(21.75±5.36)h,优于对照组的(48.11±10.78)h,总住院时间(3.51±0.71)d,优于对照组的(7.82±2.81)d,术后切口感染率(1.22%)低于对照组(9.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血清肿、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复发率、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诸多优点,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4岁。因“右下腹包块9个月余,伴腹痛、腹泻1个月余”入院。查体:慢性病容,腹稍隆起,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肝脾不肿大,右下腹可及一男拳大包块,质硬,压痛明显,无反跳痛,不活动,与周围组织境界欠清,余腹未及明显包块,腹水征(-),肠鸣音正常。辅检:Hb9.1g/dl,CEA、AFP正常,结肠镜检及活检提示:回盲部腺癌。腹部CT提示:回盲部肿瘤,肝、脾、盆腔未见转移灶,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腹预处理(充气10min/放气10min)对腹腔镜手术大鼠的肝脏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直接气腹组、气腹预处理组和正常对照组。三组动物的麻醉、气腹孔准备等相同。正常对照组不气腹;直接气腹组以CO2充气60min/放气30min;气腹预处理组先行CO2充气10min/放气10min预处理后再以CO2充气60min/放气30min。实验完成后留取血样本和肝脏标本分别进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和肝脏的组织形态学观察,并统计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直接气腹组、气腹预处理组ALT、AST、MD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气腹预处理组较直接气腹组明显降低,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三组间组织形态学变化亦有差异。结论:气腹过程对肝脏具有损伤作用;气腹预处理对气腹所产生的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8例成人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APP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血清肿、慢性疼痛以及随访3年复发率等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8.24±4.34) mL,低于对照组的(27.23±8.32) mL,下床活动时间(21.75±5.36) h,优于对照组的(48.11±10.78) h,总住院时间(3.51±0.71) d,优于对照组的(7.82±2.81) d,术后切口感染率(1.22%)低于对照组(9.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血清肿、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复发率、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诸多优点,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血管活性肠肽(VIP)和调宁蛋白(Calponin)在胆囊平滑肌和Oddi括约肌中的表达,并评估二者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动物模型: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20只,喂普通饮食;结石组20只,饲喂含1.2g/d胆固醇的成石饮食4周。免疫组化法测定Calponin、VIP在胆囊平滑肌和Oddi括约肌中的表达。结果结石组16只出现胆囊结石,19只出现胆固醇结晶,对照组无结石及结晶出现;结石组胆囊平滑肌Calponin和VIP阳性产物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di括约肌Calponin和VIP阳性产物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ponin阳性表达与VIP呈正相关。结论胆囊排空功能在胆囊结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胆囊结石家兔胆囊排空障碍与Calponin、VIP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诊治小肠梗阻41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小肠梗阻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41例小肠梗阻在腹腔镜下的探查情况、处理及效果。结果全组41例中37例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4例因粘连严重中转开腹。腹腔镜手术时间25~120(60±24)min;术中出血10~100(40±28)ml;术后排气时间1~3(2±0.7)d;住院时间2~7(5±0.5)d。随访6~36个月无复发。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得当,腹腔镜诊治小肠梗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意外发现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分期、手术及术后处理措施。方法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取出胆囊并切开后怀疑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GBC)者5例,继续腹腔镜下补做胆囊床、胆囊三角区系膜及淋巴结清除。结果术后病理检查4例为高分化腺癌,1例为中低分化腺癌伴淋巴结转移。术后3例行腹腔动脉灌注化疗,1例ERCP置管减黄治疗。随访6个月-3年,4例无切口种植、腹腔及远处转移,1例死亡。结论对腹腔镜下切除的胆囊怀疑为胆囊癌者行胆囊床、胆囊三角区系膜及淋巴结的清除是一种可取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探讨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性肝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8 月2016 年8 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肝胆外科应用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105 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性肝切除术,其中行肝左外叶切除术(II+III段)19例,左半肝切除术(II+III+IV段)33例,肝右前叶切除术(V+VIII段)15例,肝右后叶切除术(VI+VII段)17 例,右半肝切除术(V+VI+VII+VIII段)21 例。术后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3例,肺部感染8例,胸腔积液10例,肝功能不全11例,保守治疗后均痊愈。术后无肝功能衰竭及死亡患者。随访1 年观察,12 例患者失访,剩余93 例患者复发9 例。结论 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性肝切除,术中选择性离断目标血管,依据肝组织缺血淤血的范围,选择正确的离断平面,实现肿瘤精准切除。该术式不仅减轻剩余肝组织的损伤,而且能够有效避免肝功能衰竭的发生,便于术后肝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ERCP及EST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11例行ERCP及EST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特点,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 11例患者中胆管恶性肿瘤2例,胰头恶性肿瘤2例,术前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停药1周)3例,术前合并肝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4例。ERCP及EST手术72 h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黑便,活动后乏力、心慌,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等出血症状。2例保守治疗,9例内镜下止血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ERCP及EST术后迟发性出血是临床上相对少见但较危险的并发症,严控手术适应证及精细操作,可降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出血后尽早内镜下止血,可有效阻止进一步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