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男患,25岁。躯干以下石灰烧伤7小时于1997年6月27日转入院。烧伤面积6%,其中深Ⅱ度55%,Ⅲ度5%。予补液、抗炎、甲氰咪胍治疗及切痂植皮术。伤后10天内曾反复呕吐咖啡色及胆汁样物和食物,伤后4周内时有剑突区痛,但无胸骨后灼样痛,大便潜血(?)~±,加用654~2后好转。伤后40天时经二次肉芽创面植皮术大部分创面已愈,仅左下肢残余散在创面<1%,但病人较消瘦并出现进食后梗咽感及呕吐,腹部检查未发现异常体征,考虑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行体位治疗及吗叮啉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梗咽及呕吐渐加  相似文献   
2.
朱京红 《求医问药》2014,(19):106-107
目的 :探讨用胎毒清联合脐部护理法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自然分娩的10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新生儿。我院对对照组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对观察组新生儿在进行脐部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新生儿相同)的基础上,给其外用胎毒清。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新生儿发生黄疸的几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中有5例新生儿发生了黄疸,发生黄疸的几率为10%。对照组新生儿中有13例新生儿发生了黄疸,发生黄疸的几率为26%。观察组新生儿发生黄疸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胎毒清联合脐部护理法预防新生儿黄疸效果确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及健康的多发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及病死率都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治疗不外采用手术、化疗、放射治疗等手段,在肿瘤的早期或未转移阶段,尚能起到一定的疗效,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单纯依靠这些治疗手段就显得有些局限,且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中医药在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放化疗增效减毒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在临床中运用温热药及温阳法治疗各类肿瘤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特别  相似文献   
4.
男,27岁,1997年5月15日不慎掉入沸水池中致全身多处烫伤。伤后2小时送当地医院,予右内踝创面处静脉切开补液,每日静脉滴注环丙沙星及甲硝唑各0.6g,先锋必6g,地塞米松15mg,创面外涂由氟哌酸、利福平、凡士林配制的油膏。伤后4天转入我科,体温  相似文献   
5.
温热药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常以局部肿块、疼痛、面色晦暗、舌质青紫、脉象沉细涩等临床表现为特征,与"寒主收引、主凝滞、主痛"等中医理论相符,故而"阳虚寒凝"是恶性肿瘤发病的关键病机。中医认为癌毒多为阴邪之毒,因此攻毒祛邪多用辛温大热有毒之品,以达温阳拔毒、散结软坚之功效。祖国医学中的辛温、温热药主要包括:单药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48岁 ,面、颈、胸及右手被浓硫酸烧伤后 1h入院。伤后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创面约 5min。入院时体温36℃ ,脉搏 6 4次 /min ,呼吸 2 0次 /min ,血压 12 0 /6 8mmHg(1mmHg =0 .133kpa)。右面部、右耳、鼻及颈胸部为Ⅲ度烧伤创面 ,左侧面颈为深Ⅱ度创面 ,右手为浅Ⅱ度创面。入院诊断 :浓硫酸烧伤 4%TBSA ,浅Ⅱ度 1% ,深Ⅱ度 1% ,Ⅲ度 2 %TBSA。给予清创、创面涂碘伏等常规处理。伤后第 13天行全颜面、颈胸部切削痂 ,见左颜面创面达皮下脂肪浅层 ,右侧面、颈、鼻创面达脂肪层 ,右耳达软骨。除去右耳廓坏死软…  相似文献   
7.
男,27岁,1997年5月15日不慎掉入沸水池中致全身多处烫伤。伤后2小时送当地医院,予右内踝创面处静脉切开补液,每日静脉滴注环丙沙星及甲硝唑各0.6g,先锋必6g,地塞米松15mg,创面外涂由氟哌酸、利福平、凡士林配制的油膏。伤后4天转入我科,体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