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5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using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CS Ⅱ) and multi-point daily insulin injections (MDI) in controlling blood sugar in the newly hospitalized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86 cases taking CS Ⅱ and 103 cases using MDI on a 'blood sugar control program' among the new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he period for observation was 2 weeks, using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two treatment programs. Results After two weeks of treatment, the effectiveness in the control of blood sugar in CS Ⅱ group was similar to the MDI group,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similar. Costs in the CS Ⅱ program (Yuan/person) was less than in the MDI program (1478.34 vs. 1620.46),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The cost-effectiveness ratios (C/E) were 15.07 in the CS Ⅱ group, and 16.34 in the MDI group,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In order to further reduce the cost of CS Ⅱ group as a reference, the 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C/ △E)ofthe MDI group was 129.20. Conclusion Costs-effective of the CS Ⅱ program was better than the MDI one in treating the new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suggesting that CS Ⅱ program might be a better choice for hospitals to carry on an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program.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舒洛地特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肾脏结构的影响.方法 3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舒洛地特组,每组11只.糖尿病组和舒洛地特组在空腹10h后按65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STZ溶液,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72h后尾静脉血糖≥16.7mmol/L及尿糖≥且持续3d为造模成功.其中,糖尿病组成模9只,舒洛地特组成模10只.造模成功后,舒洛地特组给予10mg/(kg·d)舒洛地特灌胃,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疗程12周.用药结束后次晨测24h UAER,并在光镜、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 糖尿病组的24h UAE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舒洛地特组24h UAER高于对照组,但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光镜和电镜下,糖尿病组大鼠肾脏组织表现出明显的病理结构改变,舒洛地特组肾脏病理改变则明显减轻.结论 舒洛地特可降低糖尿病大鼠UAER,明显减轻糖尿病大鼠的肾脏病理损害,从而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清尿酸(SUA)的关系。方法:将94例住院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记录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进行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清尿酸(SUA)、空腹胰岛素(FINS)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BMI、WHR、FINS、HOMA-IR、LDL-C、TG、SUA较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升高(P0.05),而FBG、TC、HDL-C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年龄、性别、血脂调整后血尿酸水平高者发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提高(OR=1.113,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更明显,SUA的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本研究观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PEDF、磷酸化NF-κB p65及TNF-α的表达,探讨DR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4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DM组)108例,并根据眼底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52例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56例,同期糖耐量实验正常者52例作为对照组(NC组)。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患者 PBMCs,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3组患者PBMCs中PEDF、磷酸化NF-κB p65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ELISA测定血浆PEDF与TNF-α水平,收集患者体检指标并测量患者生化指标。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NDR组和DR组PEDF、磷酸化NF-κB p65和TNF-α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5);DR组TNF-α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DR组(P<0.05),DR组PEDF及磷酸化NF-κB p65蛋白水平略高于ND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和DR组血浆PEDF与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5),DR组明显高于NDR组(P<0.05)。在糖尿病组,血浆PEDF水平与TNF-α及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39,r=0.25,P<0.05)。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PBMCs中可表达PEDF;2型糖尿病患者PBMCs中PEDF表达水平增加,TNF-α及血浆PEDF的表达水平上调,PEDF可能通过与炎症因子TNF-α相互作用影响DR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呋塞米为强效利尿剂.长期服用利尿药可引起糖代谢异常.本文报道1例长期服用呋塞米导致低血糖症患者,提示应用呋塞米可致低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脂肪细胞脂肪因子分泌及脂质合成与分解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人皮下前脂肪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甘精胰岛素(20、200、500、1 000、1 500nmol/L)干预其分化过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分化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脂联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分泌情况,比色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合成及培养基中甘油的释放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脂肪分化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CCAAT促进结合蛋白α(C/EBPα)以及脂联素、RBP4、脂质代谢基因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P2)、激素敏感性酯酶(LPL)转录情况.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结果(1)人脂肪组织可分离出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随着细胞的分化成熟,TNF-α、瘦素、脂联素、RBP4的分泌逐渐增加.(2)随着细胞的分化,细胞内TG含量逐渐增加,分化第15天时达峰值[(12.16±0.19)比(0.02 ±0.00) mmol·L-1·g-1,t=11.20,P<0.001];培养基中甘油含量与甘精胰岛素浓度呈正相关,1 500比500nmol/L组增高[21 d:(961±15)比(611±10) μmol/L,t =3.70,P<0.01],与分化时间无关.(3)RT-PCR结果:PPAR-γ、C/EBPα、脂联素、RBP4、aP2、LPL基因转录水平随着分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第15 ~21天达峰值,与分化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甘精胰岛素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促进多种脂肪细胞因子的分泌,中低浓度促进脂质合成,高浓度可诱导脂质分解.  相似文献   
7.
GLP-1类似物或DPP4抑制剂,与二甲双胍合用,不但降糖作用明显增强,还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脂肪肝。二甲双胍,独木难支 胖人易患糖尿病。而对于肥胖的糖尿病病友来说,如何控制体重是难言之痛,也是横亘在医生面前的一座大山。虽说二甲双胍价廉物美,不仅有很强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8.
转化生长因子β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患者常见和特异的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转化生长因子(TGF)-β特别是TGF-β1在DN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阻断TGF-β1的过度表达、抑制或降低其生物活性,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预防和治疗DN的有效措施.本文就TGF-β的生物学特性、在DN发生中的作用及目前所作的相关研究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未合并NAFLD者胰岛素抵抗(IR)的差异。方法:观察148例诊断为MS的体检人群,检测其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血压,以及空腹血糖、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HDL-C、血尿酸、AL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GT)及CRP。比较上述指标及HOMA-IR在MS合并NAFLD与MS未合并NAFLD者间的差异。结果:MS合并NAFLD者BMI、腰臀比、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HDL-C、血尿酸、ALT、γ-GGT和HOMA-IR较MS未合并NAFLD者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OMA-I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腰臀比对NAFLD的发病有影响。结论:HOMA-I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腰臀比可能是NAFLD发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结直肠癌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对2006—2009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人民医院486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与533例同期收治的非结直肠癌患者(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并发情况及糖尿病病程对结直肠癌发生的影响。并对结直肠癌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的糖尿病并发率分别为12.1%(59/486)和7.1%(38/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是结直肠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86,95%CI:1.450.3.571)。糖尿病病程5。20年者结直肠癌发生危险性显著升高(P〈0.05).而病程5年以内或超过20年者,其结直肠癌发生风险未见增高(P〉0.05)。结直肠癌患者是否并发糖尿病对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脉管栓塞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高.但并发糖尿病并不会改变结直肠癌的肿瘤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