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象分析研究突触素(p38)免疫反应产物在Wistar大鼠小脑皮质的分布及年龄变化.结果显示,小脑皮质内的突触素免疫反应产物呈板层分布,各层之间反应产物密度差异很大;在三个年龄组,小脑Ⅴ、Ⅵ叶分子层突触素免疫反应产物校正光密度(COD)值以3月龄组最大,12月龄组次之,24月龄组最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和3月龄组相比,12月龄组、24月龄组COD值在小脑皮质平均降低25.43%、47.40%.突触素在大鼠小脑皮质的分布具有区域性,并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眉区和耳后区的皮肤对比结构 ,设计出以颞浅动脉耳后支为蒂的耳后发际皮瓣 ,转位眉再造 ,为临床整容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方法 :解剖经红色乳胶灌注的头颅标本 45侧 ,以耳廓前缘根部前上方 1 5cm处为定点 (A点 )测量颞浅动脉在耳后上方的分支。取新鲜头颅标本 2例 ,在眉毛和耳后区取皮肤做石腊切片 ,H -E染色 ,在光镜下观察两个部位的结构特点和毛根的特点。结果 :颞浅动脉耳后支的可游离长为 (13± 1 8cm)大于A点至眶上缘中点的距离(11 5± 1 5cm) ;耳后区皮肤毛发结构与眉区皮肤结构相近 (毛发斜行 )与受区原形相配。结论 :以颞浅动脉耳后支为蒂发际皮瓣转位眉再造可以A点为旋转轴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带蒂指展肌移植修复小腿肌上段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指展肌和腓肠肌的形态、血供、神经支配。结果:指展肌位置表浅,其血管和神经支配均来自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内侧神经,走行恒定;腓肠肌的内侧头、外侧头血管和神经支配均来自胭动脉和胫神经。结论:指展肌是修复腓肠肌的内侧头或外侧头缺损较为理想的供肌。  相似文献   
4.
股薄肌神经血管门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带血管神经蒂股薄肌瓣游离移植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57例成人已固定尸体上进行解剖观测股薄肌的主要营养血管、神经的行程、毗邻血管长度及外径。结果:股薄肌的主要营养血管89.47%起于股深动脉,8.77%起于股内侧动脉,1.75%起于股动脉;神经支配为闭孔神经前支。股薄肌神经血管门位盂该肌中、上1/3交界处前缘深面,耻骨结节与股骨内上髁距离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r=0.4816,回归方程为y=6.38 0.1899x。结论:通过测量耻骨结节与股骨内上髁的距离,可判断股薄肌神经血管门在体表的位置,为临床提供更便捷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以副神经斜方肌上支为蒂肌瓣转位修复面瘫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3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副神经在斜方肌内分布的上支及其与血管的关系。上支可分离长度为6.2cm,横径为0.6mm,与上支神经伴行的血管可游离长为11.3cm,外径(起始处2.5mm,入肌处0.9mm)。根据解剖观察结果,可设计以副神经斜方肌上支及其伴行血管为蒂的斜方肌瓣转位修复面瘫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6.
解剖了30例成尸背部和颈部侧壁标本,观察了付神经的走行和在斜方肌上的分布及其伴行的血管。认为分离部分付神经带斜方肌蒂转位修复面瘫是可行的,并对进一步改进面瘫手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耳后动脉为蒂的耳后发际发瓣转位修复兔唇的应用解剖。方法:取经过福尔马林固定、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30侧成人头颅标本,对耳后动脉和枕动脉的可游离长度进行测量,并测量人中与乳突间的距离。结果:耳后动脉可游离长度16.5±2cm,末梢血管管径为0.2mm,下颌角至人中的距离为13.8±2cm。结论:以耳后动脉为蒂的耳后发际皮瓣可以用于免唇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带血管游离移植腓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69例尸体下肢标本上,对腓动脉起点至腓骨滋养动脉间的距离,腓骨滋养动脉至腓骨小头的距离,腓动脉行程、外径、周围关系以及滋养动脉的长度和外径进行了观察。结果 腓动脉起点至腓骨小头的距离为6.66mm±1.95cm,腓骨滋养动脉起点至腓骨小头的距离为13.20±2.46cm,腓骨脉外径为2.52±0.84mm,腓骨滋养动脉外径为0.79±0.23mm。结论 腓骨中段血供丰富,如果截取的腓骨超过腓骨全长的1/3,宜取中1/3为佳。如果截取较短的腓骨,宜取腓骨中、上段为佳。腓动脉走行紧贴或紧邻腓骨下行,手术中必须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9.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基础的基础,这一基础打得是否牢固、扎实、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良好的教学方法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前人经验的总结,设计了“三维一体教学方法”。“三维一体教学法”即将人体解剖学分为三大部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临床应用解剖学。具体设计见下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上肢不同部位动静脉内瘘的结构基础及流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测定 2 0例患者上肢不同部位动静脉内瘘造瘘前及造瘘后 1年的血流量、左室射血分数 (EF值 )。结果 :7例上臂内瘘 ,瘘流量在960~2 5 40ml/min之间 ,平均 1 75 0± 3 68 42ml/min ;1 3例下臂内瘘 ,瘘流量在 3 90~ 91 0mi/min之间 ,平均 65 0± 1 43 1 2ml/min。 3例于透析间期时有心衰发作 ,其中 2例为下臂内瘘 ,1例为上臂内瘘。结论 :动静脉内瘘可导致高心输出性心衰 ,其发生与造瘘前心功能状态、透析的规则性有关。上肢不同部位动静脉内瘘分流量对心功能的影响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