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鹤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330-330
顽固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又称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经各种治疗心衰仍不见好转,甚至还有进展者,但并不是指心脏功能已发展到终末期。对这类患者首先要积极寻找病因。纠正病因的同时,联合用药,纠正心衰。本文通过对22例心衰患者的治疗以探讨联合用药治疗顽固性心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NA干扰构成型光形态建成同源亚基3(COPS3)基因对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抑作用,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肺腺癌细胞系A549建立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7岁,主因“发热2月余,尿黄1月、目黄半月,腹胀、双下肢水肿5 d”于2013年7月8日入本院。既往:否认肝炎病史,无烟酒嗜好。入院查体:体温36.5 ℃,皮肤、巩膜重度黄染,[JP2]颜面部中度水肿,未见肝掌、蜘蛛痣。腹轻度膨隆,正中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脾肋下3 cm,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中度水肿。  相似文献   
4.
肿瘤热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低且与其他治疗方法有协同作用。热疗主要通过直接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和发挥增敏效应来提高放化疗作用效果,热疗对化疗的增敏作用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热疗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研究,现对热疗基础及其对人组织细胞淋巴瘤、乳腺癌、胃肠道癌、皮肤癌化疗增敏机制做一梳理,为今后肿瘤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和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常发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消失。对于心绞痛的治疗,因为硝酸酯制剂作用较快,所以目前仍是治疗心绞痛的首选药物。但近年的许多研究使β受体阻滞剂在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一般主张,所有NYNAⅡ、Ⅲ级且病情稳定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必须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证。  相似文献   
6.
曹鹤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4):399-400,426
目的:评价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硝苯地平治疗低收入人群高血压的疗效。方法:2009年2月,按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辽宁省沈阳市选取原发高血压患者1 000例,分为健康教育组(对照组)和健康教育基础上的药物干预组(干预组)。干预组以阶梯式加药方式给予氢氯噻嗪、硝苯地平及卡托普利,观察药物的降压效果及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1 000例高血压患者随访12个月,失访56例(失访率5.6%),完成随访944例,其中干预组478例,对照组466例。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及药物干预后,干预组平均血压下降16.2/9.3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平均血压下降6.8/3.4mmHg。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32.9%比14.9%,P<0.01)。药物干预后,干预组比对照组非致死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减少58%,总脑卒中发病风险减少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结束,两组人群的严重低血钾发生率及新发糖尿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噻嗪利尿剂为基础的低成本降压方案,降压效果良好,安全可靠,适合低收入人群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7年血脂异常防治指南颁布后老年患者的调脂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7~12月在我院住院的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4周以上的男性患者150例,按照指南分为高危组(67例)和极高危组(83例),观察达标情况,分析影响达标的因素。结果:高危组和极高危组患者多服用辛伐他汀,平均治疗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药4周后,两组间TC、LDL-C、TG及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总达标率为42.0%,LDL-C总达标率为54.7%,TC+LDL-C总达标率为42.0%。高危组TC、LDL-C及TC+LDL-C达标率分别为67.2%、70.1%、65.7%;极高危组达标率分别为21.7%、42.2%、2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极高危组达标率与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控制情况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老年患者调脂治疗达标率较低,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9.
10.
曹鹤  崔修环  刘洋  卢淑萍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1665-1667,1672
目的:探讨如何获得24小时平稳降压。方法:采用平行对照设计,将90例2级或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早晨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替米沙坦;B组早晨服用替米沙坦,晚上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C组早晨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晚上服用替米沙坦。服药前2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获得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DBP)、平滑指数(SI)等指标。结果:服药2周后,各组夜间及24小时的平均收缩压下降为:19.1mmHg、28.6mmHg、30.3mmHg、22.6mmHg、27.9mmHg及28.7mmHg(1mmHg=0.133kPa)。三组比较,A组0.05)。夜间及24小时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各组依次为2.41、3.10、3.20及1.89、2.47、2.24,组间比较,夜间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A组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更佳,早晚分次服药较早晨顿服两种药物能更平稳降压,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使夜间及24h血压下降更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