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逆行灌注下低温室颤法在重症心脏瓣膜病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实验组(36例)在心脏手术中持续心肌逆行灌注下发生室颤,对照组(43例)在保持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对比两组各临床观察指标,并观察各时点冠状静脉窦血和术后静脉血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各死亡两例。两组术中转机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情况、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相应各时点CK、CK-MB、cTnI的检测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术后输血及血尿发生率方面的比较两组则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温室颤法由于不阻断心肌血流即使发生长时间室颤,仍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中提供了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乌桕叶片中4种单宁类物质(没食子酸、儿茶素、单宁酸、鞣花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磷酸水-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70 nm下,测定5个乌桕种群叶片中4种单宁类物质的含量。结果:没食子酸、儿茶素、单宁酸、鞣花酸分别在0.001~0.048(r=0.997 1),0.005~0.238(r=0.999 7),0.004~0.191(r=0.999 2),0.002~0.095 g·L-1(r=0.999 4)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RSD 2.0%),98.3%(RSD 1.7%),98.7%(RSD1.6%),98.1%(RSD 1.7%)。5个乌桕种群叶片提取液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单宁酸、鞣花酸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112,3.380 7,17.139 3,1.354 7 g·L-1。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能在30 min内同时、快速、准确分析乌桕叶提取物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单宁酸、鞣花酸含量的方法,缩短这4种单宁类物质的检测时间,为其他富含单宁类物质的植物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心包的改良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我们收治的3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临床资料,年龄1~17岁,平均年龄(8.12±7.05)岁;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14例,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18例。其中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15例,重度17例。二尖瓣脱垂2例,瓣叶裂24例,二尖瓣环扩大32例。患儿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采用自体心包行改良二尖瓣成形术,同时矫正合并心血管畸形;术中均采用经左心室注水试验、心脏复跳后再次检查及停体外循环后测左房压等一系列方法评价成形效果。结果全组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早期死亡1例,于术后第2天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31例痊愈出院,完整随访28例,时间6~72个月,平均(42.10±9.50)个月。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二尖瓣中度反流2例,心功能Ⅱ级,于术后1年再次行二尖瓣成形术。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除2例再次手术患儿外,其余获访患儿NYHA心功能评级均保持在I级,5年生存率96.8%,再手术率6.25%。结论应用自体心包的改良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尖瓣关闭不全具有预防后瓣环扩张和保留前瓣叶及其瓣环部分生长潜力的优点,同时能够保证二尖瓣开口的柔软性,再手术率相对较低,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自体氧合机血的方法,进行双瓣膜置换术加改良迷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全组27例均在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施行手术。鼻咽温度降至中低温(26~27℃)维持,术中阻断升主动脉并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通过压力和容量控制的冠状静脉窦灌注氧合机血,不使用心脏停搏液;完成心内主要操作后复温,心脏手术完毕即可停机。结果 27例全部存活,术中出血量少,未发生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及脑栓塞。随访4~26个月,其中22例维持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复发3例,偶发房扑2例,经服用乙胺碘呋酮后恢复窦性心律。结论中低温体外循环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下的双瓣膜置换加改良迷宫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历时缩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高龄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提高患者治愈率。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9年8月的125例65岁以上的高龄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早期生存117例(93.6%),死亡8例(6.40%)。出院后随访时间6个月-3年,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对高龄心脏瓣膜病患者只要注意围手术期处理、制定合理手术方案。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中改良连续缝合法的应用.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行二尖瓣置换手术418例,206例采用改良连续缝合方法,其中机械瓣151枚,生物瓣55枚.212例采用间断缝合方法,其中机械瓣152枚,生物瓣60枚.结果:206例改良连续缝合组换瓣时间(16.5±4.5) min,体外循环时间(78.5±10.8),使用多巴胺时间(12±1.0)h,出现恶性心律失常3例,术后胸液引流量(260±28.4)mL,瓣周漏2例、无断线或乱线病例.212例间断缝合组换瓣时间(35.5±5.6)min,体外循环时间(115.2±32.5),使用多巴胺时间(25±1.6)h,出现恶性心律失常12例,术后胸液引流量(350±35.6)mL,瓣周漏2例,断线或乱线5例,除瓣周漏外,其余各项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结论:心脏不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改良连续缝合法可显著缩短换瓣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成熟、手术安全性的提高以及对减小手术创伤和术后美观问题的重视,先天性心脏病的房、室间隔缺损修补常规手术方法受到了挑战。我院自1999年12月至2006年10月,选择性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于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完成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7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先天复杂性右心畸形心脏病。由于个体肺血管发育存在差异性,对体肺侧支生理功能、解剖分型等尚未完全认知,导致手术方法多,难度大,疗效不尽如人意。因此PA/VSD的手术治疗一直是临床外科医师有待解决的棘手问题。本文对PA/VSD解剖分型、诊断、手术治疗策略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PA/VSD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行二尖瓣置换术与改良迷宫术同时行左房折叠术(LAP)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33例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与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的同时,采用射频消融方式实施改良迷宫术,加行左房折叠术.结果 全组无院内死亡,术后心房颤动全部消失,无房室传导阻滞、出血.随访12~36个月,其中30例维持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复发3例,转复率为90.9%.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左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无血栓复发.结论 应用心脏不停跳下改良迷宫术加左房折叠在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瓣膜置换术中治疗慢性房颤,能有效消除房颤并长期维持窦律,改善左心房、室主动收缩功能,并发症少,安全简便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成人法乐四联症根治术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78例18岁以上的成人法乐四联症患者行根治术。经右房或右室流出道切口完成疏通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均采用涤纶片修补,24例单纯补片加宽流出道,54例行跨环补片,3例术前接受体-肺侧支栓塞术。结果本组早期死亡1例(1.28%)。术后主要并发症有低心排量综合征8例(10.25%),心律失常2例(2.56%),胸液过多需剖胸止血1例(1.28%),术后残余漏3例(3.85%),余治愈出院后随访时间6个月~4年,临床症状改善。结论成人法乐四联症的根治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只要注意围手术期处理、制定合理个体化手术方案。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