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以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近期疗效。方法收集AMI合并CS患者资料,按照是否行PCI治疗分为PCI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并将PCI治疗组根据有无使用IABP分为两个亚组。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和院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1)PCI组与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2.9)h vs(27.5±8.3)h,P〈0.05],在一般情况及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情况下,两组院内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5.7%vs 57.4%,P〈0.05)。(2)IABP基础上行PCI治疗组在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与单纯PCI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情况下,两组患者院内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14.3%vs 46.4%,P〈0.05)。结论早期行PCI可改善AMI合并CS患者近期预后,在IABP基础上再行PCI治疗,院内病死率可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2.
背景:随着粘接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和粘接技术的不断更新,粘接修复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复合树脂粘接材料对牙釉质、牙本质、陶瓷、金属和高分子的粘接以及水门汀对牙釉质、牙本质和金属的粘接已基本成为口腔疾病修复的常规治疗手段。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粘接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方法:检索口腔修复粘接材料相关的研究文献,检索词为“口腔修复(dental repair),粘接材料(adhesive material),口腔粘接剂(dental adhesive or dental bonding agent),合成树脂(synthetic resin),水门汀(cement),牙釉质胶粘剂(enamel bonding agent),牙本质胶粘剂(dentin bonding agent),聚羧酸锌水门汀(zinc polycarboxylate cement),玻璃离子水门汀(glass ionomer cement),树脂改性的玻璃离子水门汀(resin-modified glass ionomer cement)”,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 结果与结论: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的口腔粘接材料可分为2大类:一类为合成树脂类,另一类为水门汀类。合成树脂类粘接材料主要有牙本质粘接剂和牙釉质胶黏剂;水门汀类粘接材料主要有无机水门汀、聚羧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树脂改性的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玻璃体。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及社会人口老龄化,对于口腔材料会有更多的需求,对粘接牙体组织的新材料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粘接材料将处于口腔材料研究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PDCA在儿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临床科研基础知识学习中的效果,为进一步有针对性提高规范化培训医师临床科研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4月~7月在儿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22名住院医住院师为研究对象,应用PDCA循环对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进行临床科研基础知识课程培训,培训时间为3个月。使用均数、频数、构成比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资料;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比较培训前、后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临床科研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及对培训课程的满意度。 结果 ①儿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培训前临床科研基础知识总成绩为54.14±23.06分,培训后总成绩为73.63±21.05分,培训后规培医师的临床科研基础知识较前有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部分临床科研基础知识点有欠缺,培训前后成绩相差无统计学差异; ③ 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对临床科研基础知识培训课程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满意,但对培训时间安排不满意。结论 基于PDCA循环的培训方法可明显提高儿科规范化培训医师临床科研基础知识水平,值得在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临床科研能力培养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1448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抗栓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8年在宁夏地区不同级别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级医院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98.7%,氯吡格雷97.3%,肝素96.4%;二级医院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89.4%,氯吡格雷32.1%,肝素84.6%。三级医院药物联合使用率:两联96.2%,三联93.7%;二级医院分别为31.3%,28.8%。介入组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99.4%,氯吡格雷99.8%,肝素99.1%;非介入组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93.1%,氯吡格雷58.9%,肝素88.3%。介入治疗组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非介入治疗组。结论我区近年来三甲医院的抗栓药物使用率略优于国内外大型临床试验结果,二级医院药物使用率略低于国内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区二级医院的指南贯彻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宁夏回族人群中凝血因子Ⅶ基因HVR4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冠心病和(或)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05例回族冠心病患者和127名正常回族对照者的凝血因子ⅦHVR4基因型,同时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血浆FⅦa水平。结果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血浆FⅦa水平在凝血因子Ⅶ基因HVR4各基因型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HVR4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心肌梗死组与非心肌梗死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宁夏回族人群中存在凝血因子Ⅶ基因的HVR4多态性,但在冠心病或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高压氧疗对失眠症患者近期及远期的疗效,选择84例无器质性病变的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氧疗组,分别给予药物和高压氧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以及高压氧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的平均入睡时间和平均睡眠时间,并对比分析.结果高压氧疗组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的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高压氧疗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较药物组明显减低;高压氧疗组治疗后6个月的PSQI评分、平均入睡时间和平均睡眠时间较治疗后1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别.高压氧治疗失眠症较传统药物治疗有效.治疗6个月后睡眠情况与1个月后情况相近,病情无反复,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数据库)观察管腔(Luminal)A型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SEER数据库筛选出207 404例接受过手术治疗的Luminal A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接受辅助化疗将患者分为化疗组与未化疗组,并根据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系统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8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半年复发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模式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对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复发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联合SOAP应用于儿科留学生夜查房的教学效果及满意度调查.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实习的2013级临床医学学士(MBBS)留学生90名.儿科实习共3周,每周进行2次夜查房,期间分别进行1次Mini-CEX考核和SOAP病例汇报,第3周进行1次满意度调查.结果 M ini-C EX测评考核分数显示,3周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H=47.43,P<0.05),两两比较显示,实习第2周和第3周时M ini-C EX总得分分别为35.5分(35.5~36.0分)、41.5分(41.0~42.0分),明显高于实习第1周的28.0分(27.0~29.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OAP病例汇报各项得分显示,3周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H=47.30,P<0.05),两两比较显示,实习第2周和第3周时S O A P总得分分别为46.0分(45.5~47.3分)、56.0分(54.9~57.0分),明显高于实习第1周的39.8分(39.0~4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周满意度调查显示90% 以上的留学生认为教师水平及态度、实践机会、1周2次夜查房合理性及评价方法合理性非常好,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适应程度、自我满意程度等有80% 以上的留学生认为非常好.结论 Mini-CEX联合SOAP能提高留学生夜查房的教学效果,对儿科留学生实践教学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石环环    曹禺  周亚诺    万亚茹    赵亚丽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1,(10):1299-1303
在生物化学分析中系统研究样本与不同浓度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微流控芯片技术能够在微米级的通道内完成精确的液体控制,近年来被普遍应用于生物化学分析领域。微流控浓度梯度芯片是一种能够快速构建稳定生物化学浓度梯度的工具,能够与大多数细胞培养、化学分析等技术相结合,为传统的生化分析提供新平台。本文综述微流控浓度梯度芯片的形成机制及其在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应用,为拓宽浓度梯度相关应用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