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间断联合连续缝合(CICS)与单纯间断缝合(SIS)对小植片角膜移植术后散光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6例(26只眼)偏心性角膜小穿孔患者行甘油保存角膜的小植片角膜移植术。其中12例(12只眼)行CICS,14例(14只眼)行SIS。术后观察植片透明度、并发症,记录视力、角膜地形图散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例(26只眼)均保持了眼球的完整性。角膜植片透明9例(34.62%),轻度瘢痕性混浊17例(65.38%)。均未发生移植排斥等并发症。两组散光较术前均下降,视力较术前均有大幅度提高。两组术后1个月散光、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拆线后3个月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CICS组视力≥0.4的眼数比例(75%)与SIS组(3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拆线后3个月CICS组视力≥0.4的眼数比例(25%、91.67%)与SIS组(28.57%、7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两种缝合方式降低小植片角膜移植术后散光均安全有效。与SIS相比,CICS降低散光优势明显,CICS在早期视力恢复方面优于SIS。对于偏心性小穿孔患者,CICS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散光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2.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与紫外线照射、气侯干燥、接触烟尘引起角膜缘干细胞损害有关[1].手术治疗是翼状胬肉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达20%~40%[2].随着眼科显微手术的普及,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及其他并发症明显降低.本院应用逆向撕除联合带蒂球结膜瓣转移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医病机演化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探索中医病机演化路径研究与应用的新模式。方法在文献回顾和临床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前瞻性临床调查,共采集临床病例507例。经过专家小组评议,提取核心病机元素,完成病机演化路径构建,结合临床表征构建初步的中医病机演化理论模型。运用临床数据对病机演化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评价及修正优化,并从模型拟合度及解释度两方面进行模型评价。结果共提取出脾胃气虚、肝郁、气滞、痰湿和热5个核心病机要素,形成4条基本病机路径。经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评价和优化,最终的病机演化模型拟合度良好(CFI=0.92,NFI=0.93,RMSEA=0.042,RMR=0.049,ECVI=2.41),模型结构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理论解释性。结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医病机演化路径的模型化构建和定量化分析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5.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内障作为一种与年龄有相关性的疾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其发生率日趋上升,已成为世界性首要致盲眼病,故白内障的治疗备受重视.近几年来,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在不断改进和发展,视觉质量进一步提高.本院为加强防盲工作,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一组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国医大师邓铁涛善治各种脾胃消化疾病,并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邓老重视脾胃学说,治疗慢性胃炎等疾病善从调理后天之本入手;提倡五脏相关,治疗慢性肝病不仅治肝,更强调肝脾同治;治疗重症肌无力提倡健脾益损,兼调五脏;且用药精准,组方严谨,配伍得当,既善于化裁古方,喜用药对,又讲究三因制宜,多法齐用,独具特色。本文试从邓铁涛教授对慢性胃炎、慢性肝炎及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的治疗中探讨其论治脾胃疾病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7.
翼状胬肉和结膜松弛症都是常见的、多发的眼表疾病。在过去习惯将2种疾病分开治疗,或者片面地将患者的不适感归结为其中一种较严重的疾病引起,通常患者治疗后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随着近几年眼表疾病诊治的发展,更多的临床医师开始意识到全面关注眼表问题的意义。我们在临床中遇见翼状胬肉合并结膜松弛症患者时,根据这两种疾病的特征,将下方松弛多余的结膜制作成带蒂的结膜瓣移植至胬肉切除处巩膜暴露区,使一次手术解决两个问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随着对泪道疾病的重视,泪道手术的不断改进,泪小管断裂的治疗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既往用硬膜外管单管插管技术治疗泪小管断裂,因硬膜外管较硬,弹性差,术中插管困难;术后末端留在面部,易脱出,易造成泪小点豁开,同时还严重影响面部容貌,为医师、患者所不能接受。近3年,我们应用泪道引流管置管术治疗泪小管断裂,避免了上述缺点,取得了良好的临床预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1.5mm透明角膜切口行晶状体切割手术治疗晶状体囊膜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伴囊膜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34例(34只眼),行经角膜切口的晶状体切割术,即于3点、11点位角膜缘行1.5mm透明角膜切口,用20G后段玻璃体切割系统切割并吸出晶状体皮质、核及脱出的前段玻璃体,酌情行一期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中发现伴有后囊破裂28只眼,晶状体皮质溢出32只眼,前房玻璃体疝26只眼。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23只眼,二期植入8只眼。除检查不合作者2例(2只眼)外,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者29只眼,无变化者3只眼。3只眼后发性白内障,1只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半脱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前房严重渗出、虹膜后粘连、人工晶状体虹膜夹持、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经透明角膜切口对伴晶状体囊膜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行晶状体切割术,具有手术方法简捷、术中损伤小、能同时处理疝出的玻璃体、减少后囊膜裂口增大等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