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抑制剂氯化锂对脆性X综合症小鼠模型的避暗行为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对30日龄脆性X综合症小鼠连续腹腔注射不同剂量氯化锂5 d,用药第4天和第5天进行避暗实验;同时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Fmr1 knockout(KO)及wild type(WT)小鼠的海马和皮层总GSK 3β和磷酸化GSK 3β(P-GSK3β)的变化。结果在避暗实验中,KO鼠与WT鼠,两者潜伏期及错误次数分别为(56±32)s,(83±24)s;(7±3)次,(3±2)次;免疫印迹实验结果:KO鼠皮层及海马P-GSK3β表达平均灰度值分别为69,63;WT鼠皮层和海马均为100。注射氯化锂后,KO鼠和WT鼠总GSK3β无明显改变,而KO鼠60 mg/kg,120 mg/kg,200 mg/kg组皮层P-GSK3β表达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47,151,234;海马P-GSK3β分别为108,111,146,较空白组增多;P<0.05。WT鼠用氯化锂后,潜伏期和错误次数以及P-GSK3β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化锂能改善KO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氯化锂导致的P-GSK3β的表达增加有关,对脆性X综合征基因敲除小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抑制剂氯化锂对FMR1基因敲除(KO)小鼠的高架十字迷宫行为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给90只30日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连续5d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氯化锂,用药第6天进行高架十字迷宫行为学实验,通过录像机录像,然后用Smart软件分析录像,观察能否改善KO鼠的高架十字迷宫的表型;同时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检测KO及野生型(WT)鼠的海马和皮层中GSK3β和磷酸化GSK3β(p-GSK3β)的变化。结果 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与WT组小鼠比较,KO组小鼠的运动性、兴奋性、探索性明显增强,且KO组小鼠在开放区域的活动时间、次数以及路程均明显高于WT组。KO鼠用氯化锂后,在开放区域的活动时间、次数以及路程均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KO鼠p GSK3β表达比WT鼠少;用氯化锂后,KO鼠p-GSK3β表达增加。WT鼠用氯化锂后,开放区域活动时间、次数以及路程有较少改善,p-GSK3β表达也有增加。未使用氯化锂的KO鼠与WT鼠相比,总GSK3β表达无明显差异,KO鼠和WT鼠使用氯化锂后,总GSK3β无明显改变,P >0.05。结论 GSK3β的抑制剂氯化锂能改善KO鼠的高架十字迷宫表型,对KO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氯化锂导致的p-GSK3β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化锂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KO鼠)的痛觉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8周龄KO小鼠第1天测定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值,作为基础痛阈,第2、3、4、5天连续腹腔注射氯化锂,给药30 min后测定PWTL值,第6天给药30 min后取腰骶膨大段脊髓组织,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检测KO及WT鼠脊髓水平的GSK3β和P-GSK3β的变化。结果8周龄KO鼠的痛阈均比同周龄WT鼠的痛阈高。使用氯化锂后,KO鼠痛阈下降,且与WT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周龄KO鼠脊髓腰骶膨大段后角边缘层及胶状质的P-GSK3β的表达较WT鼠明显减少。使用氯化锂后,KO鼠脊髓腰骶膨大段后角边缘层及胶状质的P-GSK3β的表达增多,而WT鼠的变化不明显。8周龄KO鼠及WT鼠脊髓腰骶膨大段后角边缘层及胶状质的GSK3β的表达在用药前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KO鼠热痛觉阈值增高,热痛觉敏感性降低。KO鼠腰骶膨大段脊髓后角的P-GSK3β表达减少可能是KO鼠热痛觉敏感性降低的原因之一;氯化锂可能通过增加脊髓后角中的P-GSK3β的表达而改善KO的鼠热痛觉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GSK3抑制剂氯化锂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自主活动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对90只30日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连续腹腔注射不同剂量氯化锂5d,行自主活动行为学实验,观察能否改善KO鼠的过度活动的表型;同时利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KO及WT鼠的海马和皮层的GSK3β和P-GSK3β的变化。结果:在自主活动行为学实验中,KO鼠的活动次数比WT鼠的活动次数增多而站立次数比WT鼠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氯化锂后,KO鼠的活动次数明显减少及站立次数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实验结果:KO鼠P-GSK3β表达比WT鼠少,用氯化锂后,KO鼠P-GSK3β的表达增多。KO鼠和WT鼠使用氯化锂后,总的GSK3β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GSK3β的抑制剂氯化锂能改善KO鼠的活动过度的表型,可能与氯化锂导致的P-GSK3β的表达增加有关,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氯化锂治疗是否能改善Fmr1基因敲除小鼠(ko鼠)学习跳台行为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活性.方法 选用30日龄的Fmr1基因敲除小鼠(ko鼠)及同日龄的野生型小鼠(wt鼠),两种小鼠均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氯化锂30、60、90、120、200 mg/kg.观察用药后ko鼠及wt鼠分别在行为学跳台实验中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同时用免疫印迹观察ko及wt鼠的海马和皮层的GSK3β和磷酸化GSK3β(P-GSK3β)的表达.结果 与未治疗的wt鼠比较,未治疗的ko鼠跳台实验中的潜伏期时间短,错误次数增加,存在学习跳台障碍;免疫印迹实验结果:ko鼠P-GSK3β表达比wt鼠少.氯化锂治疗能够恢复ko鼠的学习跳台行为及增加P-GSK3β的表达量.氯化锂最佳使用剂量为30 mg/kg.结论 锂能改善ko鼠的学习跳台能力,可能与锂改善P-GSK3β的表达增加有关,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周龄和8周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KO鼠)的痛觉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分别挑选4周龄和8周龄的Fmr1基因敲除小鼠(KO)和野生型小鼠(Wild Type,WT)各20只,雌、雄各半,共80只,应用PL-200热刺痛仪测定小鼠后肢热痛阈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周龄和8周龄KO鼠的痛阈均比同周龄WT鼠的痛阈增高。结论 Fmr1基因敲除导致痛觉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以阿替普酶为主的溶栓治疗,根据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结果将其分为进展期组、非进展期组,根据患者出院结局情况將其分为出院结局良好组、出院结局不良组,对各组患者住院第1天、住院第7天、出院时的D-D、FIB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D-D、FIB水平与患者溶栓疗效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①进展期患者在住院第1天、住院第7天、出院时的D-D、FIB水平值均高于非进展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出院结局不良患者在住院第1天、住院第7天、出院时的D-D、FIB水平值均高于出院结局良好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患者D-D、FIB水平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Rankin量表评分(mRS)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有关联性,当各项指标水平升高时提示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较差,并对患者出院结局有一定的预示作用,可为患者的疗效评估、出院结局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