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獐子岛位于辽东半岛东南沿海,距离海岸较远,约在东经122°20′~123°13,北纬39°04′~39°34之间,海拨高度在200m以下。为了查清獐子岛健康人群恙虫病感染情况,1989年8月,我们收集驻岛两年以上的健康人群血清238份,以恙虫病(karp株)抗原,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18岁。因双足及右手红斑、肿胀伴灼痛8d入院。患者9d前感冒发热后在当地诊所给予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用药1d后双足及右手出现红斑、灼痛,继而肿胀,5d前在某医院按药疹治疗无效,双足及右手灼痛呈阵发性发作,每次可持续5-20min,遇热加重,将患肢浸入凉水中或抬高可使疼痛缓解,现不能下地行走,触痛明显,患处皮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繖序臭黄荆Premna serrat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利用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繖序臭黄荆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西藏胡黄连新D piscrocin D(1)、β-蜕皮激素(2)、芫花素-5-O-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4)、2-hexylidene-3-methylsuccinic acid(5)、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6)、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7)、全缘漏芦甾酮A 20,22-丙酮化物(8)、10-O-(E-)p-coumaroylcatalpol(9)。结论化合物1~9均首次从繖序臭黄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海洋真菌zp6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及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各种光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滤纸片法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从该菌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22E)-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1)、5α,8α-环二氧-24-甲基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赤藓糖醇(3)、腺嘌呤核苷(4)、(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5)、阿拉伯醇(6)、(7)、4-乙酰氧基苯甲酸(8)。结论化合物1和5具有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1例各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不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分级(P〈0.05)、肌层浸润深度(P〈0.01)、宫颈累及(P〈0.01)、腹腔冲洗液可见癌细胞(P〈0.01)、宫旁或附件累及(P〈0.01)均相关,与癌灶累及宫腔面积超过50%或有子宫腔下段及峡部受累者(P〉0.05)、年龄(P〉0.05)、病理类型(P〉0.05)均无相关;淋巴结没有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已有转移的患者(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以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均不是子宫内膜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病理分化程度低、深肌层浸润、宫颈浸润、宫旁或附件浸润、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是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大长山岛健康人群恙虫病自然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栋  曹俊伟 《人民军医》1991,(6):15-15,2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乳头状浆液性腺癌(UPSC)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UPS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做统计学分析.结果:25例UPSC中,52%的病例肌层浸润深度超过1/2肌层(13/25),60%的病例有宫颈、阴道、卵巢或输卵管或宫旁、腹腔、大网膜等部位的子宫外转移(15/25),淋巴转移率为44 9,6(11/25).结论:UPSC病期晚,易浸润深肌层和向子宫外扩散,且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与淋巴转移、子宫外转移、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病理分级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的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应提高诊断率,提高手术分期的正确率,术后给予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以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繖序臭黄荆Premna serratifolia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利用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繖序臭黄荆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西藏胡黄连新D piscrocin D(1)、β-蜕皮激素(2)、芫花素-5-O-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4)、2-hexylidene-3-methylsuccinic acid(5)、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6)、5, 7, 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7)、全缘漏芦甾酮A 20, 22-丙酮化物(8)、10-O-(E)-p-coumaroylcatalpol(9)。结论 化合物19均首次从繖序臭黄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