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报道了1989年辽宁省部分地区正常人群及城镇生活污水中polio病毒调查结果,从211份正常人便中分离出13株polio病毒,11份污水中分离出3株polio病毒。16株polio病毒经Mcab和病毒RNA分析定为polio Sabin株,说明正常人群及外环境中的polio病毒主要是Sabin株。  相似文献   
2.
应用LQAS法进行预防接种监督评价的微机模拟辽宁省卫生防疫站(沈阳110005)曹传海天津医科大学孟庆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王苦涛长期以来,各地区均采用PPS法作为疫苗接种率的评价方法,但其仅适用于大范围的接种率的监督评价,而对于小范围则很不理想。因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在帕金森病患者(PD)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改变,并探讨其在疾病进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PD患者28例,并依据改良的Hoehn&Yahr分级标准分为PD1(Ⅰ级)、PD2(Ⅱ级)和PD3(Ⅲ级)3个亚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3+CD4+、CD3+CD8+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Foxp3+)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并与正常对照组18例进行比较.结果:PD3亚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8+的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PD2和PD3亚组的CD4+Foxp3+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PD1亚组(P<0.05).结论:PD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8+和CD4+Foxp3+百分率改变导致细胞免疫失衡,可能参与了帕金森病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背景β-淀粉样蛋白在脑组织中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典型病理特征之一,免疫疗法虽可有效清除β-淀粉样蛋白,但在治疗的同时也伴随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为了避免疫苗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如脑膜脑炎等.尝试采用突变型β-淀粉样蛋白(Aβ1~42)致敏树突状细胞制备阿尔茨海默病疫苗.并在充分评价其安伞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提取C57/B6小鼠胫骨和股骨树突状细胞,分别以突变型Aβ1~42致敏树突状细胞(实验组)和经弗氏佐剂免疫的野生型Aβ1~42 多肽(佐剂阳性对照组)制备疫苗,然后接种于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中核激素肝x受体(LXR)、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1(ABCA1)、CD45、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和β-分泌酶(BACE)表达水平,体视学法半定量检测海马区cAl、CA2、CA3、DG、Rad和皮质区阳性神经元.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和佐剂阳性对照组转基因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0),阴性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经突变型Aβ1~42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莆治疗后,转基因鼠脑组织中的LXR、ABCA1、CD45和BACE表达水平升高(P=0.000),RAGE表达水平降低(P=0.000).结论 经突变型Aβ1~42致敏树突状细胞制备的疫苗可通过多种因索的相互作用使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鼠大脑β-淀粉样蛋白代谢达到新的免疫半衡,从而减少其在脑组织中的沉积.且无脑膜脑炎等严重不良反应,此与LXR/ABCA1通道作用有关.树突状细胞自身也在清除β-淀粉样蛋白的过程中扮演着预防小良反应发生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脱氧胆酸(DCA)对AR42J胰腺腺泡细胞的损伤作用并探讨其对核转录因子(TF)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DCA作用下细胞存活率改变,流式细胞术AV/PI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坏死率。细胞经0.4mmoL/L DCA分别作用15 min、30 min、4h后收集培液上清,收集细胞并提取细胞质和细胞核蛋白,分别检测培液上清和胞质淀粉酶的活性,利用Luminex检测细胞核TF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DCA对AR42J胰腺腺泡细胞的损伤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对细胞质内和培液中的淀粉酶水平无明显影响。在检测的40种TF活性变化中,DCA诱导ATF2、AR33、STAT5、NFAT、FKHR和NKX-2.5这6种TF活性明显升高,而RUNX/AML、NF-Y、MEF2和E2F1这4种TF活性则明显下降,其余30种TF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DCA对腺泡细胞的损伤作用主要表现为凋亡和坏死,对细胞内酶的合成和分泌功能没有明显影响。DCA诱导细胞核TF活性的变化,可能是其诱导细胞损伤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省目前育龄妇女及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和婴儿胎传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麻疹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我们于1987年3月~1988年6月进行了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7.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克隆和外源基因表达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手段。80年代以来,杆状病毒表达载体日益得到重视,本文就杆状病毒载体特点及应用情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