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液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用于评价男性生殖能力的临床检验项目,精子密度是精液分析中的基本参数之一。目前精子密度检测普遍使用的方法有血细胞计数板法和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法(CASA)。对这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优劣一直存有争议,本研究通过一种与精子头部直径相近的质控株对两种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在精子密度检测中的可靠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74例c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中心30例正常健康者的血液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cRCC患者肿瘤组织、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2 cm)中IGFBP2和ERK1/2的表达情况,并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大小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cRCC患者及健康者血清中IGFBP2、ERK1、ERK2的水平。 结果IGFBP2和ERK1/2在ccRC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87.93%(153/174),80.46%(140/174)]比癌旁组织[6.67%(2/30),10.00%(3/30)]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9,65.87;均P<0.01)。IGFBP2和ERK1/2在直径≥4 cm的肿瘤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4 cm的肿瘤表达阳性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13.02;均P<0.05);IGFBP2和ERK1/2的表达在患者的年龄(χ2=0.78,0.60)、性别(χ2=0.05,1.33)、肿瘤左右侧位置(χ2=0.96,0.57)中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GFBP2及ERK1/2的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升高而升高,且在不同组织分级(Z=-8.17,-3.80)和不同临床分期(Z=-5.63,-9.94)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FBP2和ERK1/2在ccRC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P<0.05)。ELISA实验结果表明,IGFBP2、ERK1、ERK2在ccR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858.33±132.89)μg/L,(12.49±1.22)μg/L,(153.61±33.37)ng/L]较健康对照组[(267.65±86.56)μg/L,(8.69±1.80)μg/L,(105.63±12.03)ng/L]明显升高,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8,5.53,4.28;均P<0.05)。 结论IGFBP2和ERK1/2在ccRCC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均表达升高,组织中组织学分级越高、临床分期越晚、肿瘤体积越大,阳性表达率越高,两者在肿瘤的进展中可能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VF周期中MⅡ末期卵子形态与胚胎发育潜能的关系。方法:收集IVF周期中受精后5~6h脱颗粒细胞MⅡ末期卵子,依据透明带、卵泡浆及两极体形态在光镜下对排出两个极体的卵子进行形态评分分级(Ⅰ~Ⅲ级),统计不同分级组间的高评分原核形成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分析卵子形态与受精及胚胎发育潜能的关系。结果:形态评分较高的卵子与形态评分较低的卵子间受精率和卵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优质胚胎率显著增高(P<0.05);随着移植胚胎中由高形态评分卵子发育而来的胚胎数目增多,周期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IVF周期中,早期脱颗粒细胞后MⅡ末期卵子形态对受精率及卵裂率没有影响,但可预测早期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scue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R-ICSI)在男性不育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ET)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的89例不孕不育患者,根据受精方式不同分为男性不育IVF治疗组(A组)22例和男性不育ICSI治疗组(B组)22例,并将以上两组作为试验组,以完全女方因素引起的IVF治疗组(C组)45例作为对照组,将A组受精率小于30%的患者的卵细胞行早期补救ICSI。结果 A组的受精率(43.37%)明显低于C组(73.21%)和B组(6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经补救ICSI后A组受精率为63.36%,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优胚率(41.35%)、妊娠率(40.91%)与B组优胚率(50.74%)、妊娠率(45.45%)及C组的优胚率(58.11%)、妊娠率(48.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受精率及优胚率与C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补救ICSI可以有效避免男性不育患者完全不受精或低受精率的情况,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Y染色体多态性对精液质量、精子功能、辅助生殖妊娠结局以及出生后代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因男方因素行IVF/ICSI-ET的207例Y染色体多态性患者(包括50例46,XY,Y≥ 18;51例46,XY,Y≤21;36例46,X,Yqs;30例46,...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FQ-PCR扩增不育小白鼠睾丸转铁蛋白基因,探讨腺嘌呤致昆明小白鼠雄性不育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含0.5%的腺嘌呤饲料饲喂小白鼠5~10d,分别在实验第5、10d取睾丸组织,常规方法切片,HE染色后观察病理变化。根据转铁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荧光定量PCR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转铁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第5、10d实验组小白鼠睾丸组织Tf基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8,P<0.01);对照组5周末Tf基因表达量是实验组的2.51倍(t=2.783,P<0.05),第10周的表达量是实验组的6.59倍(t=11.864,P<0.01)。结论腺嘌呤致雄性不育小鼠睾丸转铁蛋白基因表达水平降低。转铁蛋白基因可作为不育症诊断及治疗的重要靶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小)Y染色体患者AZF微缺失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技术以及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患者AZF微缺失6个序列标签位点进行检测。结果本实验对象为大小Y染色体患者共78例,其中38例大Y染色体核型患者中男性不育21例,妻子有不良孕产史10例,有其他不良孕产史7例(包括出生缺陷、死胎、早产等),均未发现AZF微缺失;在40例小Y染色体核型患者中男性不育28例,妻子有不良孕产史12例,发现AZF微缺失3例。结论大(小)Y染色体患者显示出一定的临床效应,大Y染色体引起的不育可能与AZF缺失无关,小Y染色体的男性则有发生AZF微缺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逆行射精( retrograde ejaculation)是指在性交过程正常,有射精动作及快感、高潮,但精液未从尿道口排出,而是逆向流入膀胱.是一种男性性功能障碍,主要的危害是引起男性不育,以前对该病多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以恢复顺行射精,但疗效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液质量及其精子功能、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结局以及后代情况,探讨其对精液质量、精子功能、辅助生殖妊娠结局以及出生后代的影响。方法 132例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作为实验组,50例正常生育男性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精子质量、精子功能指标以及妊娠结局和出生后代指标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男、女方患者的平均年龄、不育年限、窦卵泡数、女方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精液质量、顶体酶活性、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小于对照组,DNA碎片、核蛋白组型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VF治疗者的受精率、着床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SI治疗者,两组患者的受精率、着床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对子代影响指标(诸如早产率、出生体质量、双胎妊娠率、男婴比例、出生缺陷率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F/ICSI助孕的患者中,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可伴有精子受精能力降低。对于IVF治疗结局不良的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ICSI受精可能会改善其助孕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发性不育对精子、胚胎染色体及其辅助生殖结局影响。方法实验组中132例特发性不育患者患者作为实验组,正常生育组50例男性纳入对照组。同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以上2组患者精液进行精子非整倍体检测,并对通过常规体外受精周期中受精的第3天的废弃胚胎进行胚胎染色体分析。分析以上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等指标。结果特发性不育患者的DNA精子非整体率(5.75±0.51)%高于正常生育患者组(3.64±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发性不育患者的胚胎染色体完全正常率45.00(36/80)小于正常生育患者组63.95(5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发性不育患者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植入率、妊娠率与正常生育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特发性不育患者的流产18.18(2/11)高于正常生育患者组10.53(2/19),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特发性不育患者精子、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率增加,且特发性不育对辅助生殖结局也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