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较早应用于临床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对于肝细胞癌、卵黄囊和胚胎性肿瘤有较强的特异性。一般认为在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良性肝病中AFP高于5.7nmol/L的比例<1%,而AFP>14.3nmol/L者则未见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肝硬化患者,其血清AFP持续高于14.3nmol/L达2个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935年 ,Hertrg在观察胎盘组织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时首次提出了“血管生成 (angiogenesis)”的概念。 1 971年 ,Folkman首次提出了“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的观点以来 ,肿瘤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抗肿瘤血管生成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作用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兴趣 ,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 血管生成机制及其在恶性肿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血管生成是指从原有的血管网通过芽生方式形成新的血管的过程。目前对血管生成的具体过程已有了较为明确的描述 ,即 :在局部新生血管因素的刺激…  相似文献   
3.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顺利向远端运行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上常根据其发病原因将其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以及血运性肠梗阻。此外,还可根据梗阻时是否伴有肠管血运障碍分为单纯性和绞窄(缺血)性肠梗阻;根据梗阻部位分为高位小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根据梗阻程度分为部分性(不完全性)和完全性肠梗阻;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肠梗阻和慢性肠梗阻。如果肠管的两端均受压导致的肠梗阻则称为闭袢性肠梗阻,此类肠梗阻肠腔内压力升高明显,肠管高度膨胀,易引起肠壁…  相似文献   
4.
应激性溃疡好发于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后、全身化脓性感染、长期低血压、休克、MOSF以及服用水杨酸制剂、乙醇或大量/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表现为胃十二指肠的急性表浅性粘膜糜烂、溃疡,可造成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危及生命。应激性溃疡所导致的大出血可加重门脉高压症患者的肝功能损害,诱发脑病和肝功能衰竭。因此,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和治疗对门脉高压症患者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病例选择及观察方法:选择1992年8月~1997年8月在我科行门腔分流术的门脉高压症患者2000例,要求既往无溃疡病史或溃疡…  相似文献   
5.
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顺利向远端运行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上常根据其发病原因将其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以及血运性肠梗阻。此外,还可根据梗阻时是否伴有肠管血运障碍分为单纯性和绞窄(缺血)性肠梗阻;根据梗阻部位分为高位小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根据梗阻程度分为部分性(不完全性)和完全性肠梗阻;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肠梗阻和慢性肠梗阻。如果肠管的两端均受压导致的肠梗阻则称为闭袢性肠梗阻,此类肠梗阻肠腔内压力升高明显,肠管高度膨胀,易引起肠壁血运障碍,导致肠管坏死穿孔。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实验研究证实其有效性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实施了附加限制环的限制性门腔侧侧分流加肝动脉强化灌注术的临床研究,以期改善门腔分流术后肝供血。方法 观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附加限制环的限制性门腔侧侧分流加肝动脉强化灌注术组(简称:强化组)和附加限制环的限制性门腔侧侧分流术组(简称:分流组);采用不同术式分别观察其术后近期效果。结果 强化组较分流组:术后近期,肝功能指标无明显改善;核素动态肝胆显像:通过强化肝动脉血流明显增加,因而对肝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此术式通过强化肝动脉灌注,相对减少分流术造成的肝血供下降;相对增加肝营养因子的供给,对肝功能有一定维护作用,减轻术后肝纤维化程度;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门腔分流术或断流术的不足,有望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的实用术式。  相似文献   
7.
曲维恺  王宇 《友谊医学》2000,23(4):20-28
门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病死率较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在我国,由于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发病率较高,因而门脉高压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因此,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该病,全面、深入地研究其发病机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内皮素在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内皮素在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参照Benoit方法建立大鼠门静脉高压症模型,应用放射免疫学方法分别测定门静脉高压症组、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血浆及肝组织中ET-1的含量,并观察ET-1和ETA受体拮抗剂对门静脉高压症大鼠FPP以及体外培养的门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 ①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血浆和肝组织ET-1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②静脉注ET-1可以显著提高门静脉高压症大鼠的自由门静脉压(P=0.002),静注ETA受体拮抗剂则可以显著降低门静脉高压症大鼠的FPP(P=0.047);③ET-1可以显著剂量依赖性地促进门静静脉VSMC对^3H-TdR和^3H-Leu的掺入,这种作用可以被ETA受体拮抗剂所抑制。结论 ①ET-1可以通过ETA受体介民垢缩血管作用,增加肝内门静脉系统血流阻力的功能性部分;②ET-1可以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门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蛋白质合成,参与门静脉系统的血管增生-血管重构,并影响门静脉系统血流阻力的器质性部分;③门静脉高压症大鼠体内ET-1的过量表达通过影响门静脉系统血流阻力的功能性部分和器质性部分,在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