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例1 女,45岁.自1994年无明显诱因下起病,表现有胡语、对空谩骂,生活懒散,对家人漠不关心;1995年在宁波康宁医院住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先后予氯丙嗪400 mg/d、氯氮平425 mg/d治疗,3个月后曾出 现白细胞减低(1.7×109/L);院外不规则服药,病情多次复发,表现基本同前.2011年5月起在我院住院治疗,体格检查:L1椎体压缩性骨折.精神检查:意识清,接触交谈合作,思维散漫,存有关系妄想、疑病妄想,情感反应欠协调,意志活动减退,生活懒散,记忆智能未见明显异常,自知力缺乏.入院血常规、心电图、脑电图、肝肾功能等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症(IBS)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与情绪障碍的关系及抗焦虑、抑郁治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对192名IBS患者进行社会功能评估和焦虑、抑郁障碍的测试;把有社会功能缺陷的8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对两组施以内科常规治疗和解释性心理治疗,同时,对研究组患者加用帕罗西汀治疗。2个月后再次用SDSS进行评定。结果:IBS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为41.7%。伴抑郁或/和焦虑者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更高。治疗后研究组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治疗IBS患者的情绪障碍能有效改善社会功能缺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社会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46例研究组和42例对照组分别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片治疗,分别在治疗前、第2、4、8、12周末分别进行PANSS量表、PSP量表、TESS量表评定。结果:研究组在第2、4周末PANSS量表总分、阳性量表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8、12周末阴性量表分、PSP量表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早期能快速有效改善精神病阳性症状,远期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时间感知障碍及与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34例)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4例)600 ms、3 s、5 s的时距复制实验中的差异,及研究组的时距复制误差与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的关系。结果 (1)研究组在600 ms、3 s及5 s的时距复制实验中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600 ms时距复制实验中,延迟1 s和延迟5 s较对照组延长(均P<0.05);在3 s时距复制实验中,延迟1 s和延迟5 s较对照组缩短(均P<0.05);在5 s时距复制实验中,延迟1 s和延迟5 s较对照组缩短(均P<0.05)。研究组时距复制误差与PANSS中阴性症状分量表得分有较强的正相关(r≥0.398,均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毫秒时间感知存在延长现象,而对于中长时间的感知存在缩短现象,精神症状影响时间知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奥氮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4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研究治疗2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的总体疗效相当,兴奋、激越症状的控制在1周末、2周末前者优于后者(〈0.05);对照组引起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研究组高。结论奥氮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优于氟哌啶醇,且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社会功能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与情绪障碍的关系及抗焦虑、抑郁治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对168例IBS患者进行社会功能评估和焦虑、抑郁的测试;把有社会功能缺陷的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两组施以内科常规治疗和解释性心理治疗,同时,对研究组患者加用帕罗西汀治疗。2个月后再次用SDSS进行评定。结果IBS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为40.5%;伴抑郁或/和焦虑者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较高。治疗后研究组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治疗IBS患者的情绪障碍能有效改善其社会功能缺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风格类型与健康志愿者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通过对研究组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对照组4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棒框仪及图形镶嵌实验,分别比较棒框仪实验误差结果总和及图形镶嵌实验得分。结果①在棒框仪实验中棒为小角度时研究组和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误差角度总和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图形镶嵌实验中研究组和对照组组间、组内差异均不显著(P〉0.05);③用图形镶嵌实验得分与棒框仪误差总和具有较弱相关性(r=-0.255,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之间的认知风格存在差异,但采用不同的实验工具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了解宁波市中学生的睡眠质量与睡前使用智能手机的相关性,为教育部门开展相关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宁波市4所中学初一到高二年级共3 749名学生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爱斯沃斯思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进行调查.结果 七年级睡前使用手机人数占63.17%,八年级占67.04%,九年级占81.18%,高一占83.54%,高二占80.11%,有随年级升高睡前使用手机比例增加的趋势.睡前使用智能手机时间>2h者在ESS除塞车停车外其余条目得分及总分均较O~2h者高(P值均<0.01).睡前使用智能手机时间>2 h者ISI各条目得分及总分均较O~2h者高(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现象较为普遍;随着睡前智能手机使用时间增加,出现睡眠障碍概率增加.可从父母监管中学生智能手机使用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