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屏气不佳患者胸部螺旋cT扫描的最佳方案。方法临床检查中出现屏气不佳的患者300例,采用GE公司单排/双排螺旋cT进行胸部扫描。扫描技术包括从肺底扫描至肺尖、充分吸氧、根据屏气持续时间调整相关扫描参数、缩短扫描时间、连续扫描及标准重建。由2位高年资的影像科医生对其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采用上述扫描方法,282例患者能在单次屏气中完成整个肺部扫描,图像质量好:18例患者在扫描后期屏气效果不佳,但对肺上部的图像质量影响不大,图像质量可。结论根据屏气持续时间调整相关扫描参数和从肺底开始向肺尖扫描的检查方法,可减少屏气不佳患者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肩胛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易壁星  蔡武  张博  龚建平  钱铭辉   《放射学实践》2011,26(4):464-465
肩胛骨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损伤类型,如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时机,可引起肩关节和上肢功能障碍。而单纯的X线平片检查和轴面CT图像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以关节镜为标准 ,比较三维快速场回波容积扫描序列 (3D- Volume- FFE)、标准 SE序列、FFE序列对髌股关节软骨退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个膝关节行关节镜检及 3D- Volme- FFF- T1 WI矢状位 ,SE- T1 WI横断位、FFE- T1 WI横断位扫描。3D- Volme- FFE矢状位行多平面重建 (MPR)。MRI图像每个髌股关节分为内、外侧髌骨面 ,内外侧股骨滑车面与关节镜图像逐一对照分析。统计比较各序列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关节镜发现 5 0个病变软骨面。 3D- Volume- FFE、FFE- T1 WI敏感性、特异性明显高于 SE- T1 WI(P<0 .0 1)。 3D- Volme- FFE- T1 WI对软骨病变分级和关节镜分级间有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3D- Volme- FFE结合 MPR评价髌股关节软骨退变优于标准 SE、FFE序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B)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肋骨FDB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检查及三维重建,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1例中单骨型7例(63.6%),多骨型4例(36.4%);且三维重建图像可清楚显示病变的整体观;病灶内CT表现主要分3种:囊状低密度改变、磨玻璃样改变、斑块状硬化改变,5例(45.4%)三种表现混合存在,单纯囊状低密度改变3例(27.3%),单纯磨玻璃样改变3例(27.3%);3例增强扫描中1例未见明显强化,2例见轻度强化.结论 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肋骨FDB的整体形态、内部结构及比邻关系,有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渐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影像学中的几种检查方法对颈椎病诊断价值各有侧重。颈椎的三维CT(3DCT)技术作为诊断颈椎病的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图像直观、逼真,可以任意角度显示颈椎前、后、侧方的骨性解剖标志及异常,以及血管、神经的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更容易找到诊断颈椎病的客观依据^[1]。  相似文献   
8.
螺旋CT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4例小肠梗阻患者肌注低张剂、口服对比剂后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机械性小肠梗阻59例(其中肠肿瘤17例,炎性病变7例,腹外疝8例,腹内疝5例,肠粘连8例,腹茧症5例,胆石3例,肠套叠3例,肠扭转2例,粪块1例),CT诊断正确55例,诊断符合率93%。麻痹性肠梗阻5例,CT诊断正确3例,诊断符合率为60%。8例绞窄性肠梗阻,7例CT诊断正确,诊断符合率88%。结论:CT判断小肠梗阻的有无以及明确梗阻的部位、原因、程度和肠管缺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诊断小肠梗阻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脑CT灌注峰值时间来预测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扫描延迟时间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头颈部CTA检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A组(40例,采取经验法选取延时20s扫描)和B组(40例,采取CTP-CTA联合扫描技术),测量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和上矢状窦,C4椎体水平左侧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的CT值,并计算同层动静脉CT值差。结果 (1)B组较A组头颈部动脉CT值高(P〈0.05),同层动静脉对比度较A组清楚。(2)B组扫描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重建后均得到满意的头颈部血管图像;A组扫描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重建后得到头颈部血管图像,其中3例(7.5%)因扫描时间过早、5例(12.5%)因扫描时间过晚而致头颈部血管图像显示不佳。结论 64排螺旋CT头颈部CTA联合应用脑CTP检查中,通过测量脑CT灌注峰值时间预测头颈部CTA检查扫描延迟时间是保障头颈部CTA检查成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MSCT)颈脑血管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了确保高质量诊断图像,准确掌握扫描延迟时间甚为重要。使用何种扫描技术,保证在团注的对比剂首次通过靶血管,强化处于峰值时间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