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Objective: To prepare hydroxyapatite cement (or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 and analyze its capability. Methods: Tetracalcium phospluge (TTCP ) was prepared by the method of high heat. TTCP reacted with in simulated body situation and produced CPC. Its capability was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 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Its density, absorbing water coefficient, macroporosity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were measured also. Results: The main element of CPC is hydroxyapatile (HA), its microstructure comprised of petal crys-tals. The diameter of micropore was 4-10μm, density was 1. 922 g/cm^3, macroporosity was 29. 777%, absorbing coefficient was 15. 503%, compressive strength was 42.70 Mpa. Conclusion: This CPC has three-dimensional spatial structure, its strength meets the need of cancellous bone grafting.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水泥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并进行性能分析。方法:高温法制备出磷酸四钙,然后在模拟体内环境下将其与无水磷酸氢钙发生水化固化反应,合成水泥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采用X线衍射、扫描电镜观察、体积密度、吸水率、孔隙率及耐压强度测量进行性能分析。结果:该人工骨主要成分为低结晶度的羟基磷灰石;微观结构呈针状或花瓣状晶体构成,微孔直径约4-10 μm,孔隙相互交通;平均体积密度为1.922 g·cm~(-3);平均吸水率为15.503%;孔隙率为29.777%;耐压强度为42.70 MPa。结论:本研究所制人工骨具有三维空间结构,力学性能符合人体非负重骨植骨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MO)的可能细胞因子途径。方法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和雌激素组(已烯雌酚片,0.0225 mg·kg-1·d-1,灌胃)。假手术组仅牵动卵巢,其余两组均行卵巢切除术。12周后取第3-6腰椎做骨密度检查。取股骨提总RNA。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上述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相对于去卵巢组,雌激素组大鼠腰椎骨密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相对于去卵巢组,雌激素组大鼠骨组织OPG的mRNA表达增高,M-CSF的mRNA表达下降,ODF/OPG值下降。结论雌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效应可能与其调控OPG,M-CSF的表达和ODF/OPG值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内局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和BMP2的基因表达及蛋白合成的动态变化.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共35只,雌雄各半,质量2.6~3.2 kg,平均2.9 kg.完全随机的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模型组20只.用改进的马血清加甲基强的松龙的方法诱导制成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HE染色确定模型的成功建立,提取兔股骨头内总RNA及总蛋白进行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研究不同时段坏死股骨头内PPARγ及BMP2的基因表达、蛋白合成的动态变化特点.结果 造模后2、4、8周时,模型组动物股骨头内PPARγ的基因表达、蛋白合成较对照组上调,其中PPARγ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正常组的1.2583、1.4329、2.0135倍,且随时间的推移PPARγ的基因表达、蛋白合成呈进行性上调趋势.模型组动物股骨头内BMP2的基因表达、蛋白合成较对照组下降,其中BMP2 mRNA的表达量在造模后2、4、8周分别为正常组的0.3264、0.1317、0.1253倍.BMP2蛋白合成量与病程的时间呈负相关.结论 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股骨头内PPARγ过度表达,而BMP2的表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
日的:了解嗅鞘细胞移植对失神经后骨骼肌萎缩的作用。方法: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骨骼肌内包埋,进行DMEM和嗅鞘细胞的移植,在术后4、8、16和32周进行诱发电位、肌肉湿重、骨骼肌病理学改变和肌纤维截面积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嗅鞘细胞移植与对照组相比在肌肉功能和抗肌萎缩方面都有明显优越的作用。结沦:嗅鞘细胞移植对失神经骨骼肌有恢复功能和对抗肌萎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Legg-Perthes病动物模型设计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设计制作静脉回受阻Legg-Perthes病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观察评价。方法:选择健康杂种幼犬20只,雌雄不拘。采用自身对照方法,一侧髋用来实验,一侧髋作为对照,应用套针经皮大于转子下方穿入股骨颈中央达股骨头颈部骺板远侧,注入1ml医用TH胶,于实验不同时期行骨骺后内压、X线、CT检查,组织标本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实验制作了影像及组织病理变化类似于人类Legg-Perthes病的动物模型。结论:此模型设计合理,制作方法简单,重复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Legg-Perthes病动物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设计制作静脉回流受阻骨坏死动物模型,探讨Legg-Perthes病发病机理。方法 幼犬20只,应用医用TH胶股颈内注射法制作Legg-Perthes病动物模型,于注药后4周、8周、12周分别行X线及CT检查,并分批处死动物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注药后其影像学改变最早发生于术后8-12周,在早期即可出现类似Legg-Perthes病的表现。组织学改变表现为骨小梁变稀疏,骨细胞脂肪变性,骺板变薄,骺板内软骨细胞排列不规则。结论 应用医用TH胶股骨颈内注射法制作Legg-Perthes病动物模型,探讨静脉回流受阻因素在Legg-Perthes病发病中的作用机理,方法简单,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生  时志斌  王坤正  陈君长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7982-7983,8011,i003
目的:了解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嗅鞘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动物脊髓半切损伤模型,进行嗅鞘细胞和培养液移植,在伤后1~14d,应用苏木精一伊红和TUNEL法观测神经细胞存活和细胞凋亡变化。结果:脊髓半切后,神经元数目随时间下降。伤侧和对侧分别在伤后1d和2d,出现以神经元为主的凋亡高峰。7d出现以胶质细胞为主的凋亡高峰,14d凋亡下降。嗅鞘细胞移植可明显降低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切断后局部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及神经节内神经元的作用,为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1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5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25只、实验组25只、空白组5只。①对照组与实验组大鼠在坐骨切迹处游离坐骨神经的各分支,在远端切断,在半腱肌内侧肌膜上切口,将坐骨神经近断端的各游离分支包埋进肌肉,神经外膜与肌膜缝合固定,实验组在缝合口两侧2mm处肌肉中各注射1×109L-1的嗅鞘细胞0.1mL,对照组注射细胞培养液DMEM。空白组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进行切断。②术后1,2,3,7和14d,分批处死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每次5只,空白组于14d后处死,分别进行病理及TUNEL法观察神经元的改变。结果:实验共选用大鼠55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坐骨神经损伤后各组不同时间点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伤侧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变化:术后7,14d,实验组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改变与对照组相似,但变性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存活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②坐骨神经切断后各组坐骨神经损伤侧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指数变化:在术后第3,7,14天,对照组明显多于实验组犤(2.1±1.1)%,(1.2±0.8)%;(3.1±1.1)%,(1.4±0.6)%;(6.1±1.8)%,(4.1±1.3)%,P<0.05犦。③坐骨神经切断后各组坐骨神经损伤侧神经节神经元凋亡指数变化:7,14d时,实验组的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元凋亡阳性细胞要较对照组少犤(2.1±0.32)%,(4.4±0.56)%;(4.3±1.8)%,(6.7±2.5)%,P<0.05犦。结论:在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及神经节内神经元有凋亡发生,嗅鞘细胞移植对神经元凋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血清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同时间点含量变化,探讨其在继发性SCI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时程变化规律. 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90只,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完全损伤(完全损伤组,30只)和不全损伤(不完全损伤组,30只)动物模型,另30只大鼠仅行椎板切除作为假手术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12 h、24 h、3d、7d、14d采集股静脉血,ELISA检测不同程度SCI大鼠伤后血清β-APP和hs-CRP含量变化. 结果 β-APP于急性SCI后24h达到最高水平,hs-CRP第3天达到高峰.完全损伤组各时间点β-APP和hs-CRP水平分别与不全损伤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全损伤组与假手术组除14 dβ-APP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的β-APP、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SCI大鼠血清β-APP、hs-CRP水平的变化反应了SCI的严重程度,β-APP较hs-CRP的变化敏感,在一定时限内可敏感地反映SCI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大鼠血清β-APP、hs-CRP的动态变化提示二者共同参与了急性继发性S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