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踝关节骨折是关节内骨折,治疗需要解剖复位和较坚强的内固定,以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中后踝骨折的处理较为困难,本文拟着重对后踝骨折治疗作一探讨。作者自2000年2月~2006年3月共收治踝关节骨折106例。伴后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79例,下面着重对79例后踝骨折的治疗方法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院自2007年7月至2007年8月收治肘关节后脱位同时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肱骨内上髁骨折患者4例,对所有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术式治疗,术后配合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型钢板治疗青年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7年7月-2010年7月治疗的青年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36例分为微型钢板内固定组(观察组)和桡骨头切除组(对照组),住院期间对各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术后12个月后采用肘关节功能系统评定所有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比较2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12个月观察组优良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55.56%),2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青年桡骨小头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是临床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医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146例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内固定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结果 2146例患者中发生感染102例,感染率4.75%;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48例,感染率2.24%;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等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且存在相当严重的多药耐药现象.结论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慎用广谱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及时公布细菌耐药性,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与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髌骨骨折是骨创伤中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治疗以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恢复良好功能,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为原则[1]。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手术治疗髌骨骨折患者6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后交叉韧带重建中不同角度胫骨隧道对移植物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应用18具人体跟腱作为移植物重建后交叉韧带,分别建立与胫骨平台呈30°、40°、50°3组不同夹角的胫骨隧道,在胫骨隧道出口边缘与移植物之间放置压敏片计算压强值及试验前后隧道出口面积变化来评估磨损作用的大小、"锐角效应"的影响以及移植物循环载荷能力。结果胫骨隧道与胫骨平台夹角50°时压强最小、隧道出口面积扩大最小。夹角减小压强增大、隧道出口面积的扩大增大,"锐角效应"增加,导致循环载荷能力下降。结论增加胫骨隧道与胫骨平台的夹角,可以降低隧道出口处的压强,减少移植物磨损,增加疲劳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后的并发症及其防治对策.方法 对79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复AO跟骨解剖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在治疗跟骨骨折的过程中采取措施保护皮瓣,减少皮瓣血供的进一步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结果 7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中位时间37个月.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79例96侧跟骨骨折中优45侧,良40侧,可10侧,差1侧.结论 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疗效可靠.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皮瓣保护,减少皮瓣血供的进一步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从而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2000年2月以来笔者对69例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进行AO/ASIF分类,对不同的类型进行不同的固定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股骨颈骨折约占人体全部骨折总发生率的3.58%。股骨颈骨折所在部位较为特殊,病程时间长,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多,并发症较多。为此,笔者对收治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以比较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及意义。方法 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股骨干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腰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通过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及全椎板减压植骨术,术后随访并观察患者矢状面与冠状面Cobb’s角、椎体高度、椎管狭窄程度、Frankel脊髓损伤评级恢复、JOA评分、马尾神经功能恢复,同时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6-24个月,平均17.4个月。57例脱位椎体解剖复位,5例基本复位。62例患者手术时间120-195分钟,平均(152.47±56.23)分钟;术中出血量为400-780ml,平均(612.72±20.19)ml。所有患者术后均行X线、CT等检查、通过检查得出62例患者平均Cobb角由(32.7±5.1)°降至(3.9±1.8)°。椎体前缘高度由(29.6±6.1)%恢复至(90.3±4.5)%,后缘高度由(79.4±6.8)%恢复为(97.3±4.3)%,伤椎的压缩由术前平均45%恢复至93%。术前6例患者硬膜囊撕裂及脑脊液漏,经术中缝合后,术后均无脑脊液漏发生。大部分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级别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行及时有效地手术治疗对于椎体的复位、稳定和脊髓损伤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