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蝮蛇抗栓酶对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早期治疗,收到显著的效果.心绞痛消失时间1天~3天,平均1.5天.心电图ST段复位到基线时间1天~16天,平均10.2天.治疗后血液粘稠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志雄 《右江医学》2004,32(5):486-487
随着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研究的进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 ,CHF时不仅存在血流动力学紊乱 ,而且很多和心血管有关的内源性神经激素系统被激活[1 ] ,如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因此 ,CHF的治疗策略已经有了重要改变 ,开始强调对神经内分泌的干预作用[2  相似文献   
3.
方永辉 《医学文选》2000,19(2):233-234
Campbell等 [1 ]于 1985年研究发现心电图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有其规律性 ,但直到 1990年才由 Day等 [2 ] 首先提出并证实这种由各导联间 QT间期之差值 (即 QT离散度 ,QTd)反映的局部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对 QT离散度研究的广泛深入和认识的深化 ,已渗透到心脏病研究的诸多领域 ,现就其在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QT离散度的概念   QT离散度是指标准 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 QT间期(QTm ax)与最小 QT间期 (QTmin)之差 [2 ] 。为消除 QT间期受心率影响 ,于是提出 [2 ,3] 按 Bazett公式心率校…  相似文献   
4.
方永辉  施志雄 《广西医学》2004,26(9):1277-1278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 (VLP)及心率变异 (HRV)的改变 ,探讨VLP、HRV对冠心病病情预测及心脏事件发生的防治。方法 随机分为冠心病组 73例 ,对照组 6 0例。检测VLP的QRS终未 4 0UV以下振幅的持续时间 (D40 ) ,QRS终未 4 0ms内的均方根电压 (V40 ) ,经滤波后QRS总的持续时间 (QRST)。检测HRV的各种指标 :全程NN间期标准差 (SDNN) ,全程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 (RMSSD) ,NN5 0除以总的NN间期的个数 (PNN5 0 ) ,低频段功率 (LF)与高频段功率 (HF)之比 (LF/HF)。结果 冠心病组VLP阳性率 2 6 0 3% (19/ 73) ,对照组阳性率 6 6 7% (4 / 6 0 )。冠心病组SDNN(99 5 1± 6 5 6 )ms、RMSSD(2 2 4 2±6 5 7)ms,PNN5 0 (5 4 0± 3 0 8) % ,LF/HF(4 38± 3 36 )。对照组SDNN(14 2 76± 79 6 6 )ms,RMSSD(2 7 89± 12 89)ms ,PNN5 0 (9 18±8 5 3) % ,LF/HF(1 5 2± 1 4 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SDNN、RMSSD、PNN5 0、LF/HF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冠心病组VLP、HRV均有显著性改变 ,提示冠心病患者存在心肌电活动异常及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存在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血脂异常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志雄 《右江医学》2003,31(6):546-547
目的 探讨血脂代谢异常与 2型糖尿病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65例血脂代谢异常 2型糖尿病患者 (观察组 )和 68例血脂正常 2型糖尿病患者 (对照组 )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发生情况。结果  2型糖尿病伴血脂代谢异常的患者大多肥胖 ( 73 .85 % ) ,脂肪肝及心脑血管病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心脑血管病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结论 血脂异常是 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减肥降脂对降低血脂异常的 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15例冠心病人分别作踏车试验和潘生丁试验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发现踏车试验和潘生丁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船58.33%、73.33%,差异无显著性,潘生丁试验的用药量仍以0.5mg/kg为宜。  相似文献   
8.
方永辉  黄耀强 《微创医学》2004,23(5):585-586
目的探讨心律变异(HRV)及QT离散度对糖尿病病情预测的价值.方法糖尿病组50例,健康对照组60例,检测空腹血糖、血脂、QTd及心率变异的各种指标(SDNN、RMSSD、PNN50、LF/HF).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SDNN、RMSSD时间短于对照组(t=4.23,t=3.19, P<0.01).PNN50低于对照组(t=5.06,P<0.01).LF/HF大于对照组(t=5.50,P<0.01).糖尿病组QTd值大于对照组(t=8.02,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HRV及QTd有显著性改变,提示有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可作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脏猝死高危因素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粉针剂对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氧自由基、纤溶活性、一氧化氮的干预作用。方法:测定80例EH患者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物(t-PA),t-PA抑制剂(PAI)及一氧化氮(NO),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予左旋氨氯地平75 mg/d降压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粉针剂400mg加入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后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DA、SOD、t-PA、PAI及NO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MDA、SOD、t-PA、PAI及NO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DA[(5.66±1.30)μmol/L∶(3.86±0.88)μmol/L]、PAI[(5.67±2.15)AU/ml∶(2.65±1.10)AU/ml]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均〈0.01),而SOD[(87.4±21.6)U/L∶(138.2±18.9)U/L],t-PA[(0.67±0.3)IU/ml∶(1.23±0.46)IU/ml],NO[(7.58±2.66)μmol/L∶(12.86±3.61)μmol/L]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且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均〈0.01)。结论:丹参粉针剂能提高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丙二醛含量,促进纤溶活性及增加一氧化氮合成、释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尿酸血症对心率变异及 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高尿酸血症组 5 6例 ,对照组 5 6例。采取禁食 12 h静脉血 2 ml检测血尿酸 ,测定心率变异及 QT离散度。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 QT离散度 (QTd)高于对照组 (P <0 .0 1)。心率变异(HRV )各种指标 :全程 NN间期标准差 (SDNN ) ,高尿酸血症组低于对照组 (P <0 .0 1)。全程 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 ,高尿酸血症组较对照组低 (P <0 .0 1) ,NN5 0除以总的 NN间期的个数 (PNN5 0 ) ,高尿酸血症组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低频段功率 (L F)与高频率功率 (HF)之比 (L F/ HF) ,高尿酸血症组较对照组高 (P <0 .0 1)。结论 :高尿酸血症对心率变异及 QT离散度有明显的影响 ,对自主神经有损害。可作为监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