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额窦的气化程度对扩大经额硬膜外进路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额窦的气化程度对开展扩大经额硬膜外手术进路的影响及指导意义。方法 对 5 0具成人尸头鼻窦进行多方位薄层CT扫描 ,观测额窦向眶上、眶顶及筛窦上方的气化程度并进行影像解剖学分度。结果 未发育者占 3% ,额窦Ⅰ度者占 32 % ,Ⅱ度者占 4 6 % ,Ⅲ度者占 19%。结论 额窦的影像解剖学分度对临床开展扩大经额窦硬膜外手术进路具有指导意义 ,额窦气化Ⅲ度的患者最好避免采用此进路。  相似文献   
2.
α_1-微球蛋白(α-Microglobulin,α_1-M)是人体内的一种糖蛋白,由Ekstrom等于1975年首次从尿中分离出并报道。近年来国外有关α_1-M的特性及临床应用的报道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提高慢性鼻窦炎伴多发或复发性鼻息肉手术治疗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Caldwell-Luc手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多发或复发性鼻息肉83例.结果对83例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治愈69例,占83.13%;好转13例,占15.66%;无效1例,占1.21%.结论采用改良的Caldwell-Luc手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多发或复发性鼻息肉,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9岁。因在海上作业时误吞手表11h,于1986年7月12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无异常发现。颈呈前伸位,颈前下近胸骨上凹处有触痛,在气管两例可触及硬物,转颈时疼痛、活动受限。颈前下区听诊可闻及手表走行的“南嘈”声。X线摄片示食管L段第7颈椎至第1胸根平面处见有金属异物(手表)影。诊断:食管异物。即在全麻下,取平卧悬头后仰位,按常规正中位插入食管镜,于食管人口下方约4cm处见有一只无表链的金属手表呈根位嵌顿于食管内,局部粘膜充血、肿胀,即用倒齿鳄鱼嘴式异物钳错取,钳住手表体后随同食管镜一起往外…  相似文献   
5.
鼻外筛—蝶窦进路鞍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具成人头颅标本采用经鼻外筛-蝶窦进路解剖观察的方法,测量了从Dacryon点至上视结节,前鼻棘至上视结节及下视结节至蝶窦骨性开口外缘中点的距离分别为3668mm、6933mm及802mm。后筛窦以Ⅰ°最多(49%),蝶上筛房占15%。蝶窦气化良好组占72%。筛后神经血管束行于最后筛房前壁者占2773%。行于最后筛房内者占3950%,行于蝶筛隔板内者占3277%。作者认为经鼻外筛-蝶窦进路比经中隔进路路线距离短,术野广等优点外,了解后筛窦、蝶窦的气化发育情况及神经血管束走行情况对选择手术进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头面部创伤所致的视神经挫伤临床上以视神经管段损伤最为多见,本文对9例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病人进行鼻外筛-蝶窦进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其中3例视力有所恢复,6例无效。作者认为对伤后视力下降者应作急症手术处理,以鼻外筛-蝶窦进路为最好,减压必须充分。  相似文献   
7.
额窦及前中筛窦口l引流的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具 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筛泡气化发育的情况 ,观察额窦及前中筛气房窦口引流情况。结果 :额窦向中鼻道引流占 87.5 % (3 5侧 ) ;向筛漏斗引流占 10 .0 % (4侧 ) ;鼻丘向中鼻道引流占 90 .0 % (3 6侧 ) ;向筛漏斗引流占 10 .0 % (4侧 ) ;额隐窝向中鼻道引流占 15 .0 % (6侧 ) ;向筛漏斗引流占 10 .0 % (4侧 ) ;向侧窦引流占75 % (3 0侧 ) ;筛泡向筛漏斗引流占 2 5 .0 % (10侧 ) ;向侧窦引流占 75 .0 % (3 0侧 )。结论 :钩突和筛泡的解剖异常直接影响前组鼻窦的通气引流 ,从而导致前组鼻窦的炎症发生和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形导管泪道留置术加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对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阻塞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61例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阻塞患者施行环形导管泪道留置术加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观察术后溢泪症状及泪道冲洗通畅变化情况。结果:61例患者仅1例仍有溢泪,但症状较术前好转,且泪道冲洗通畅,其余均无溢泪症状,泪道冲洗均通畅。结论:环形导管泪道留置术加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阻塞患者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乙状窦前入路中安全磨出半规管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5个共30侧。磨除Trautman三角的骨质,暴露乙状窦、岩上窦、岩上窦-乙状窦交点、上骨半规管及面神经垂直段、颈静脉球,测量后骨半规管与毗邻结构的距离。结果:后骨半规管与硬化型的乳突对后骨半规管的安全磨出影响较大。鼓室窦存在率100%。后骨半规管的定位:骨质的改变;乙状窦前含乳突小房的松质骨中出现致密的象牙骨质提示接近后骨半规管;颅后窝硬膜皱褶自乙状窦向深层汇集点,提示接近后骨半规管;鼓室窦暴露后,通过外骨半规管定位后骨半规管。结论:鼓室窦可以定位外骨半规管,继而定位后骨半规管;明确毗邻的结构关系可以为安全磨出后骨半规管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0.
钩突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具 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钩突骨的形状大小及其相关临床数据。结果 :测得钩突骨的长度为 (19.6±3 .1)mm(14 .0~ 2 5 .0mm) ;宽度为 (4 .3± 1.2 )mm(2 .0~ 7.0mm) ;厚度为 (1.4± 0 .5 )mm(1.0~ 4.0mm ) ;其长轴与鼻底平面间的夹角为 (5 0 .6°± 5 .3°) (4 2 .0°~ 60 .0°)。结论 :筛漏斗及钩突的解剖形态是慢性鼻窦炎发病的重要解剖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