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三种神经元谱系相关转录因子(Ascl1-Brn2-Ngn2,ABN)脑内转移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采用SD大鼠单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法建立PD模型并分为高剂量治疗组(n=11)、低剂量治疗组(n=11)和空载病毒PD模型组(空载病毒组,n=8),另设PBS阴性对照组(n=6)。应用立体定向仪将携带ABN基因的慢病毒(LV)注射至PD模型大鼠纹状体,观察行为学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巴胺(DA)及二羟苯乙酸(DOPAC)含量。结果 PBS阴性对照组大鼠未出现明显旋转行为;所有PD模型大鼠自术后第7~10d左右开始出现偏侧PD症状,动物自发向右侧旋转,肌内注射APO后出现快速向右侧旋转(10~17次/min)。基因治疗前空载病毒组大鼠与两治疗组相比,平均旋转圈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载病毒组大鼠在空载慢病毒注射前后未见有明显旋转行为改善(P0.05);而两ABN基因治疗组在治疗后3周有显著的旋转行为改善(均P0.05),其中高剂量治疗组在治疗后2周出现平均旋转圈数减少,趋势较低剂量治疗组更加明显。PBS阴性对照组术侧黑质内TH表达最高,空载病毒组大鼠TH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经ABN基因治疗后的两组大鼠TH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载病毒组,但仍低于PBS阴性对照组。移植后12周,空载病毒组DA及DOPAC水平均显著低于PBS阴性对照组(均P0.05);而ABN基因高低剂量组中DA及DOPAC含量均明显高于空载病毒组(均P0.05),但仍低于PBS阴性对照组。结论 ABN基因脑内转移可显著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再生、增加纹状体多巴胺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锁孔手术三种骨孔修复技术的对比观察(附64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比锁孔入路显微手术3种骨孔修复技术的优势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锁孔手术的病人资料,分别采用3种骨孔修复技术,其中骨屑回植法34例,丝线固定法15例和颅骨锁固定法15例。结果骨屑回植法开关颅时间较短,手术费用低,但皮下积液的发生率较高(20.6%)。丝线固定法操作简单,节省费用,但发生骨瓣漂浮2例。颅骨锁固定法可消除锁孔手术的"关键孔",不仅固定效果好,并发症少,而且可使其真正"无孔化"。结论颅骨锁固定法在锁孔手术的骨孔修复上,较骨屑回植法和丝线固定法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9岁,因“突发意识障碍1h”于2012年10月收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维持平稳。入院时意识呈浅昏迷,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分,Hunt-Hess分级Ⅳ级。头部CT检查提示,鞍上池、纵裂池、双侧侧裂池见条状高密度影,双侧侧脑室后角见少量积血(图1a)。头部CTA检查提示,左侧后交通动脉起始处见瘤样突起,约为12.3mm×5.2mm(图1b,1c)。患者在入院后2h接受“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经左侧翼点入路,在外科显微镜下开放额叶蛛网膜及视交叉池,缓慢释放脑脊液,使脑压逐步下降。剪开侧裂和蛛网膜及颈动脉池蛛网膜,显露左侧颈内动脉,探查见左侧床突上段后下方动脉瘤(图1d)。暴露瘤颈过程中,发生动脉瘤颈破裂出血,血流汹涌,通过双吸引器保证术野清楚(1支吸引器对准破裂口,另1支清除瘤体周围血液)。  相似文献   
4.
施学强  张宪  武永康  董伦  于波 《广西医学》2006,28(12):1965-1966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人群发生率为1/10万,约占颅内肿瘤的10%,且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手术切除是其首选的方法,尤其经蝶手术以其创伤小、安全省时、手术并发症少而被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师广泛采用[1].现将我院在治疗垂体腺瘤中采用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的11例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中wnt1、β-Catenin、Ki-67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用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wnt1、β-Catenin、Ki-67在正常脑组织、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正常脑组织中wnt1、β-Catenin、Ki-67表达均为阴性或弱阳性。wnt1、β-Catenin、Ki-67的表达均随胶质瘤级别增高而增高,表达与组织分级密切相关(P<0.01),β-catenin在Ⅰ级胶质瘤中中阳性率33.3%(2/6),阳性部位为胞质;Ⅱ级阳性率28.6%(8/28),阳性部位为胞质;Ⅲ级阳性率60.0%(18/30),阳性部位为胞质,其中3例出现核阳性;Ⅳ级阳性率78.3%(18/23),其中8例出现核阳性。wnt1、β-Catenin、Ki-67表达的表达两两相关(P<0.01)。结论β-Catenin、Ki-67的异常表达与胶质瘤的增殖活性增高有关,其与wnt1相互协同促进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应用组织芯片进行胶质瘤分子病理学研究较常规免疫组化方法与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利多卡因联合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15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利多卡因注射液0.1 g+25%硫酸镁注射液1.25 g静脉滴注1 h,每周一次,根据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决定治疗次数,一般为1~3次。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2月、4月、末次随访疼痛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9.7(8~35)月。治疗前NRS评分为(8.9±0.7)分,治疗后1周(6.1±1.9)分,2周(2.6±1.3)分,4周(2.1±1.7)分,2月(2.2±1.6)分,4月(2.1±1.7)分,末次随访(2.1±1.8)分。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周、2周、4周、2月、4月、末次随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00%、100%、100%、100%、93%。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除治疗后1周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15例患者在静滴过程中,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不适。结论利多卡因联合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利多卡因联合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15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利多卡因注射液0.1 g+25%硫酸镁注射液1.25 g静脉滴注1 h,每周一次,根据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决定治疗次数,一般为1~3次。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2月、4月、末次随访疼痛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9.7(8~35)月。治疗前NRS评分为(8.9±0.7)分,治疗后1周(6.1±1.9)分,2周(2.6±1.3)分,4周(2.1±1.7)分,2月(2.2±1.6)分,4月(2.1±1.7)分,末次随访(2.1±1.8)分。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4周、2月、4月、末次随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00%、100%、100%、100%、93%。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除治疗后1周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患者在静滴过程中,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不适。结论 利多卡因联合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脑积水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ves)后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行VPS治疗脑积水患者107例,术后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7例,均给予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结果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重度治愈5例;2例术后复发,更换可调压分流管后治愈。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可调压分流阀能够有效预防过度分流所致的硬膜下血肿。微创血肿引流术安全、简便,创伤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囊性垂体病变的经验。方法 2006~2010年,显徽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治疗15例囊性垂体病变,病变直径11~28 mm,其中〉20 mm者6例。将鼻窥器缓慢插入右鼻孔向上经中鼻甲直至蝶窦前壁,横行切开鼻中隔黏膜约1.5 cm,保持窥器尖呈闭合状态向对侧偏移,使鼻中隔骨折移位。然后将窥器张开,可见中线骨性隆起结构蝶嵴及两侧蝶窦开口。凿除蝶窦前壁约1.0~1.5 cm,显露蝶窦腔,咬除蝶窦分隔,剥离电凝蝶窦黏膜,显露凸形鞍底,凿开并扩大至1.2~1.5 cm骨窗即见硬脑膜,电凝硬膜后穿刺,证实病变后"十"字切开,显露病变并予钳取和刮除。结果手术过程顺利,病变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1例。病理结果为垂体脓肿4例,Rathke囊肿7例,囊性垂体腺瘤4例。无死亡及病残,术后无脑脊液鼻漏。1例囊性垂体腺瘤次全切除患者术后行伽玛刀治疗,随访10个月未见肿瘤增大。余14例随访8~19个月,平均14个月,无复发。结论鞍区囊性垂体病变术前鉴别诊断虽然较困难,但仍有很多特征可以鉴别;应用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可取得简捷、安全、高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施学强  张宪  于波 《医药世界》2006,(11):105-106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穿刺冶疗的手术方法、适应症的选择,总结其冶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采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治疗有效。除5例拔针后穿刺处有少量脑脊液外流局部加缝一针外,无一例颅内感染,继发脑损伤、气颅等并发症。随访无复发。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患者住院时间短、费用少,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