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胡熹白  方长海  程广金  乐剑平  汪源 《西部医学》2024,36(1):148-151+156
目的 探讨双源CT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166例疑似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痛风性关节炎组与非痛风性关节炎组行双源CT及血清CRP水平检测,以美国风湿病协会(ACR)制定的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明确痛风性关节炎诊断,计算双源CT及血清CRP单独与联合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效能并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 共有126例患者(75.90%)明确痛风性关节炎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组双源CT图像绿色结晶检出率高于非痛风性关节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性关节炎组血清CRP水平高于非痛风性关节炎组(P<0.05),但两组血清CR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联合血清CRP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联合血清CRP水平检测能够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无创诊断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超、MSCT和MRCP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的对照研究方法,病例入组标准为:①每例患者均行3种检查方法;②每例均经病理或综合检查证实为胆道梗阻性疾病.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共获得96例病例,包括胆管结石24例,胆管炎性狭窄11例,慢性胰腺炎15例,胆总管囊肿3例,肝门胆管癌9例,胆总管癌6例,胰头癌13例,壶腹癌5例,胆囊癌10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对3种检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B超、MSCT和MRCP对良性病变的定性准确率分别为79.2%、96.2%、92.5%;对恶性病变的定性准确率分别为76.7%、97.7%、93.0%;总的定性准确率分别为78.1%、96.9%、92.7%;总的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6.5%、97.9%、99.0%.结论:3种检查方法对胆道梗阻疾病的准确率不同,且各有优缺点,建议临床采用综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方长海 《安徽医学》2013,34(7):982-985
目的探讨双螺旋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64例确诊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者,分析其CT图像,判断病变的部位、范围、有无合并颅内出血,并进行CT分度。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CT分度与临床分度的一致性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以上患者进行随访复查,通过CT观察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后遗表现。结果 64例中16例CT分度为轻度,33例中度,15例重度。CT分度与临床分度总的符合率为73.4%,经检验P=0.000,CT分度与临床分度有较高一致性;64例中28例合并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类型;分度越重,出血发生率越高;27例进行了随访复查,其中11例正常,8例外周性脑积水,局限性脑萎缩4例,弥漫性脑萎缩3例,脑软化1例。结论双螺旋CT在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分度、有无颅内出血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是缺血缺氧性脑病跟踪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方长海 《安徽医药》2013,34(7):982-985
目的探讨双螺旋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64例确诊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者,分析其CT图像,判断病变的部位、范围、有无合并颅内出血,并进行CT分度。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CT分度与临床分度的一致性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以上患者进行随访复查,通过CT观察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后遗表现。结果 64例中16例CT分度为轻度,33例中度,15例重度。CT分度与临床分度总的符合率为73.4%,经检验P=0.000,CT分度与临床分度有较高一致性;64例中28例合并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类型;分度越重,出血发生率越高;27例进行了随访复查,其中11例正常,8例外周性脑积水,局限性脑萎缩4例,弥漫性脑萎缩3例,脑软化1例。结论双螺旋CT在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分度、有无颅内出血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是缺血缺氧性脑病跟踪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椎病的MRI表现,探讨其在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3月—2014年10月间住院确诊为颈椎病且有完整临床和MR I资料的396例患者纳入研究,按年龄分为中老年组(>35岁)和青年组(≤35岁),比较两组间MRI表现的差异,并比较MRI分型与临床分型的一致性。结果:颈椎病的MRI表现主要有颈椎曲度改变、颈椎序列不连续、椎间隙狭窄、椎体骨质增生、小关节异常、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椎管狭窄、横突孔狭窄、侧隐窝狭窄、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增厚、神经根受压、脊髓水肿或变性、终板炎、纤维外环断裂等诸多征象,中老年组与青年组颈椎病病患者上述表现发生的概率不同。MRI分型中神经根型197例、椎动脉型58例、脊髓型59例和交感型12例与临床分型一致,总符合率为82.3%(P<0.001,r=0.794,Kappa=0.711)。结论:颈椎病的MRI诊断与分型与临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能为临床医生处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肝转移MSCT三期增强扫描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影像学特征及病灶转移灶分布情况。结果原发病灶位于左侧55例,右侧20例。癌肿位于升结肠9例,横结肠10例,降结肠9例,乙状结肠16例,直乙交界处5例,盲肠5例,直肠21例。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27例,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的患者有31例,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的患者有17例。共发现了320个转移病灶;经MSCT诊断正确的病灶有279个,总的诊断正确率为87.19%。原发病灶有25例位于右侧,50例原发病灶位于左侧,左右结直肠癌肝内转移灶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MSCT在胃癌诊断与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30例经胃镜病理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的CT表现。对每例胃癌进行T分期、N分期,对进展期胃癌进行大体分型,对其中手术后的病例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0例胃癌的CT分期中,T1期2例,T2期12例,T3期13例,T4期3例;N0期9例,N1期10例,N2期11例。14例与手术病理对照,T分期中9例与病理相符,4例低于病理分期,1例高于病理分期;N分期中9例结果与病理相符合,5例低于病理N分期。结论 MSCT在胃癌临床应用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