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干预。方法:我科自2011年11月~2013年12月独立开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4例。护理过程中主要重视术前心理护理,做好预知性指导。术后抬高患肢30°,观察肢端血运及皮温情况,自粘弹力绷带加压松紧度,做好健康宣教,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指导弹力袜的用法及活动、饮食等综合措施。结果:14例患者15条腿经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治愈率100%。结论:泡沫硬化剂具有创伤小,治疗范围广,费用低,可反复使用等优点,使患者达到美容、舒适的目的,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措施,为提高患者安全管理,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外科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发生的64例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点及与不同工作年限护士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管路滑脱、给药错误、漏执行医嘱;主要原因分别是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安全管理不到位、临床带教工作不严谨。1周之内周三、周四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而在1d之内,A班和N班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护士资历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鼓励护士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管理者要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加强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对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观察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的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的护理干预,2011年对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置管前穿刺部位湿热敷15min后,使血管充分扩张再进行操作。2012年在2011年采取的措施基础上,采用在置管后第1天起置管侧上臂进行湿热敷完毕后用喜辽妥软膏挤出2~3cm涂抹上臂并轻轻环形按摸上至肩部及腋窝,使药膏充分渗透入皮肤。发生Ⅰ~Ⅱ级静脉炎,增加湿热敷和喜辽妥涂抹的次数,严重的静脉炎应采用综合疗法,使炎症尽早得到控制。结果:2011年采取的置管前及置管后预防措施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控制较好,为18.6%。2012年采取的置管前及置管后预防措施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较2011年再次下降,发生率为6.7%,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2011年与2012年的例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58,P〈0.005)。结论: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重在预防,应有前瞻性的干预措施,尽量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对于已发生的静脉炎,应及早采取正确措施,使炎症得到控制,减轻患者的痛苦,更能体现出留置PICC的重要性、安全性、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方法.方法 对66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实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术后患肢进行阶段性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术后7 d患侧上肢水肿、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并发症发生率4.5%.术后1个月患肢上举、外展、旋转等功能障碍发生率10.6%.结论 临床上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患肢进行阶段性功能锻炼的指导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由于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少、舒适度高等优点,在临床得以广泛推广。随着PICC使用的日益增多,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成为护理人员非常关注的课题^[1]。文献报道,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2.3%^[2]。PICC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穿刺后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易造成物理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正>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由于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少、舒适度高等优点,在临床得以广泛推广。随着PICC使用的日益增多,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成为护理人员非常关注的课题[1]。文献报道,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2.3%[2]。PICC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穿刺后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易造成物理性损伤,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肠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必要性及护理方法。方法15例接受大肠癌手术的患者,术中留置FREKA三腔管至空肠上段,术后6~24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并发症的发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血浆蛋白和前白蛋白上升最明显(P<0.05或P<0.01),营养前后免疫学指标IgA、IgGI、gM、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胃肠功能恢复快,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大肠癌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符合生理、安全、有效、价廉的优点。通过预见性的护理,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两种冲管法预防肠内营养管堵管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冲管方法在肠内营养护理中冲洗营养管的效果。方法将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23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采用脉冲式冲洗营养管;对照组采用直冲式冲洗营养管。结果两组营养管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脉冲式冲管方法可有力地冲洗黏附在导管壁上的内容物,有效减少营养管阻塞,使肠内营养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9例结肠癌(右半结肠癌28例,左半结肠癌31例)患者,均术中留置FREKA三腔空肠营养管,术后24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通过左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机械性并发症(咽部不适、脱管、堵管)的发生率及胃肠道并发症(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咽部不适、脱管、堵管的发生率两组问比较均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问比较均P〈0.05,两组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具有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更符合生理、安全、有效的优点,肠内营养可大胆应用于左半结肠癌术后患者,而应用于右半结肠癌术后患者时应密切注意胃肠道并发症,通过前瞻性的护理,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