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中越边境地区广西龙州县近年淋病、梅毒、艾滋病和HIV 阳性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该区2004~2012 年的淋病、梅毒、AIDS/HIV 阳性病例疫情资料,采用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县过去9 年共报告淋病、梅毒、艾滋病和HIV 阳性患者共2 674 例,年平均人群患病率由12.54/10 万增加到186.68/10 万,病例数9 年间增加了15.03 倍,年均人群死亡率为16.95/10 万,为当地人群死亡的主要疾病.患者性别比为1.48:1,而男女死亡病例比为5.06:1,死亡者中除1 例为女性梅毒患者外全部为AIDS/HIV 阳性患者.淋病、梅毒和AIDS/HIV 阳性患者构成分别为7.40%、53.25%和39.34%,病例分布于各乡镇、各种职业和各年龄组.梅毒与AIDS/HIV 阳性病例比为1.35:1,梅毒和AIDS/HIV 阳性病例近几年呈现平行上升趋势.结论 该县淋病、梅毒、AIDS/HIV 阳性病例已从城市向农村、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并以性传播为主,防治形势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总结分析82例传播途径明确的HIV/AIDS患者传播途径;(2)调查2011~2014年龙州县报告的396例HIV/AIDS患者有关艾滋病危害宣传的可接受性;(3)2013年7~9月,对到场听艾滋病防控人员讲课的611名男性健康成人,就其在听课前后思想认识和健康性行为的变化进行调查;(4)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以课堂为主的形式,到全县机关、学校、社区、村屯,对干部、学生和群众,就艾滋病预防进行讲课,开展自省式健康教育;(5)加强艾滋病和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监测。结果(1)98.78%(81/82)艾滋病患者经性传播感染HIV,其中76.83%(63/82)为嫖娼后感染。(2)77.02%(305/396)艾滋病患者认为总是宣传"握手不传染、共用浴缸不传染"不利于艾滋病预防,78.79%(312/396)认为"查出艾滋病不告诉配偶和家人的政策"不利于艾滋病预防,92.42%(366/396)患者可以接受正面宣传艾滋病的危害。(3)37.15%(227/611)男性成人居民在听艾滋病防控人员讲课前有嫖娼经历,仅62.11%(141/227)在嫖娼时使用安全套;在听课后95.15%(216/227)放弃嫖娼,继续有嫖娼行为11人,均承诺在嫖娼时均使用安全套。(4)2012年龙州县新报告艾滋病数量较2011年下降了25.40%(47/185),2013年较2012年下降了31.85%(43/135),2014年较2013年下降了8.42%(8/95)。结论以往一些反歧视宣传和做法对人们在艾滋病危害性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导;分类宣传艾滋病危害的自省式健康教育,有助于群众主动放弃嫖娼行为和增加安全套的使用、对艾滋病传播进行主动预防,从而降低艾滋病新发报告数,有效遏制艾滋病蔓延传播势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评价中越边境原为疟疾高度流行区的龙州县历年的疟疾防治效果,为该县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收集全县1950-2012年的疟疾防治资料,包括历年疟疾疫情报告、防治方案、各乡镇卫生院疟疾患者诊断和治疗资料等,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县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当地居民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779.05/10万、307.88/10万和282.61/10万,疟原虫种类包括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50年代三日疟病例多于间日疟病例,三日疟和恶性疟直到1975年和1978年在当地消失.80年代该县开始出现流动人口疟疾病例,但人群发病率下降至10.56/10万,90年代至本世纪疟疾发病率分别为4.98/10万和4.27/10万.本世纪在当地居民中未发现疟疾病例,疟疾病例均来自流动人口,并有恶性疟病例,疟疾病例多数来自东南亚国家.结论:该县自1993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在当地居民中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流动人口中的疟疾患者呈现增多趋势,应该继续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