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20例淋巴结转移瘤、10例淋巴结结核及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DWI检查,测量淋巴结实性部分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并比较.结果 淋巴结转移瘤淋巴结实性部分ADC(0.842±0.156)× 10-3 mm2/s,淋巴结结核淋巴结实性部分ADC(1.249±0.142)×10-3 mm2/s,健康体检者淋巴结ADC(1.291±0.176)×10-3 mm2/s,淋巴结转移瘤淋巴结实性部分ADC低于淋巴结结核及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结核及健康体检者淋巴结AD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结合常规MRI序列的特征,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瘤、淋巴结结核及正常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脑天幕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分析,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次CT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脑天幕区呈高密度影的脑出血病人90例,均经CT复查或MRI检查证实。CT扫描均用轴位平扫。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小脑幕高密度影,占100%,其中小脑幕不对称性密度增高56例,占62%,对称性密度增高34例,占38%。大脑镰密度增高83例,占92%,脑沟呈高密度影为22例,占24%。蛛网膜下腔出血65例,占72%,其中CT显示小脑天幕不对称性密度增高53例,占82%,漏诊13例,占20%,误诊2例,占3%,脑内出血40例,占44%,硬膜下血肿24例,占27%。硬膜外血肿8例,占9%,脑积水1例,占1%。外伤原因81例,占90%。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CT表现为基底池、外侧裂池、脑沟较为广泛的高密度影,少量小脑天幕区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为小脑幕密度增高、变宽,较难观察,易发生漏诊情况,对于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怀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建议MRI检查或1周后复查C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脑天幕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分析,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次CT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脑天幕区呈高密度影的脑出血病人90例,均经CT复查或MRI检查证实。CT扫描均用轴位平扫。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小脑幕高密度影,占100%,其中小脑幕不对称性密度增高56例,占62%,对称性密度增高34例,占38%。大脑镰密度增高83例,占92%,脑沟呈高密度影为22例,占24%。蛛网膜下腔出血65例,占72%,其中CT显示小脑天幕不对称性密度增高53例,占82%,漏诊13例,占20%,误诊2例,占3%,脑内出血40例,占44%,硬膜下血肿24例,占27%。硬膜外血肿8例,占9%,脑积水1例,占1%。外伤原因81例,占90%。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CT表现为基底池、外侧裂池、脑沟较为广泛的高密度影,少量小脑天幕区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为小脑幕密度增高、变宽,较难观察,易发生漏诊情况,对于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怀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建议MRI检查或1周后复查CT。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64排螺旋CT胰腺双期血管成像对胰周小血管进行评价的临床价值,为今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受试者59例,对其64层螺旋CT胰腺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并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技术对胰周小血管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技术的评价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IP和VR对胰周小血管的显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胰腺双期血管成像对胰周小血管进行评价的临床价值显著,且操作简单、快速且准确,值得临床对其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