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术后早期雾化吸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52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其中154例进行早期雾化吸入治疗,98例未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早期雾化吸入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早期雾化吸入,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将骨科手术牵引床应用于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5月1日至2018年12月1日于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治疗的8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依据入院日期先后平均地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附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及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自主研制的骨科手术牵引床及相应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会阴水肿、局部瘀紫、皮肤破损等并发症发生率(9.52%)显著低于对照组(45.24%);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离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血红蛋白浓度、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骨折患者应用我院自主研制的骨科手术牵引床并结合相应护理措施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根据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与常规康复方法,在此基础上康复组患者从发病到治疗后都积极进行三阶段的康复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在人组评定时N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康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入组评定时BI与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康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缓解抑郁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咀嚼运动对外科手术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与保护作用。方法:以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行胃肠术后、股骨及下肢骨折椎管麻醉术后、腰椎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展开早期咀嚼运动,系统评价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早期咀嚼运动对外科手术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和保护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胀程度、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咀嚼运动对外科手术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一种有效的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和保护患者胃肠道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48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两组均采取对症的护理干预,并于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死亡和Ⅳ级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Ⅰ~Ⅲ级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4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有效地引流颅内血肿,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配合精心而严密的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还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