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数字技术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精准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6年1—12月共6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30例,接受常规治疗。目标组30例,术前应用患者MRI及X线影像数据,在软件中重建患者骨折椎体模型,测量骨折压缩最严重处经椎弓根至皮肤的角度、距离,术中借助测量的数据将穿刺针定位于骨折压缩最严重处,实现靶向推注骨水泥。对比两组术中X线暴露次数、手术时间、椎体高度变化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ODI评分及骨水泥渗漏等情况。结果目标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低于参照组,患椎高度恢复值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及渗漏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借助数字医学技术,可以实现精准定位,靶向强化,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3D打印辅助跗骨窦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接收的88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3D打印辅助跗骨窦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踝关节功能(Maryland)。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3 d VAS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6个月Maryland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跗骨窦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能显著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RA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影像学检查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观察组接受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置钉准确率及术前、术后1、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X线暴露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置钉为93.81%(212/226),高于对照组的72.61%(175/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3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RA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置钉准确率,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分为:研究组(在3D技术下进行手术)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方法)。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3D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量,加快术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3-2018-10诊治的6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29例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31例单纯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重度OVCF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PVP治疗,观察组接受3D打印辅助PVP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 d、末次随访时骨折椎体前缘压缩比。以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两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 d、末次随访时骨折椎体前缘压缩比均低于术前(均P<0.05);两组术后1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均P<0.05)。两组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PVP治疗老年重度OVCF患者,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就诊的92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术式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接受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X线、CT辅助下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置钉情况及术前、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置钉准确率分别为75.31%(180/239)、95.32%(224/235),观察组置钉准确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率及准确性,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数字技术分析腰椎椎弓根离断的位置对延长后的椎管容积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正常腰椎CT数据集,应用Mimics 14.0软件,以双侧椎弓根上缘所在平面为参考面对数据集进行重新定义分割,三维重建第4、5腰椎椎体及椎管数字解剖模型.分别在椎弓根与椎体连接的部位、椎弓根与椎板连接的部位垂直于椎弓根轴线模拟分别离断双侧椎弓根,并对离断后的椎弓根向后延长,置入椎弓根螺钉等仿真手术操作.测量截断平面的椎管面积和前后离断截面间的距离.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第4腰椎节段,椎弓根前部离断椎管截面面积较后部小36.703 mm2,前后截面间距离为4.003 mm±0.723 mm;在第5腰椎节段,椎弓根前部离断椎管截面面积较后部大11.718 mm2,前后截面间距离为3.278 mm±0.576mm.结论:在第4腰椎节段,椎弓根后端离断对椎管容积增大的有效性要优于前端离断,在第5腰椎节段,则反之.但根据脊柱“三栓理论”,在后部截骨理论上可以给脊柱前柱提供更好的力学稳定性,并且后部截骨在离断过程中对椎管及其周围的组织、尤其是对神经的损伤风险较小,所以总体评价椎弓根后端离断要优于前端离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腰椎弓根延长术截骨部位与其毗邻神经根的解剖关系,为腰椎弓根延长术离断椎弓根提供解剖数据。  方法 16例成人防腐脊柱标本, 自T12~S1去除软组织、棘突、椎板、关节突关节、横突, 充分暴露硬膜囊、神经根和腰椎弓根, 精细磨削椎弓根至椎弓根-椎体连接处,测量该部位椎弓根上缘至上位神经根下缘的间距(PSRD),椎弓根下缘至下位神经根上缘的间距(PIRD),椎弓根内缘至硬膜囊外缘或内侧神经根外缘的间距(PMRD),椎弓根外缘至外位神经根内缘的间距(PLRD),所有解剖参数都做双侧测量。  结果 腰椎弓根至上、下、内、外神经根的间距范围分别是4.9~8.6 mm,1.0~2.5 mm,0~1.6 mm,0.7~11.5 mm,左、右两侧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之间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腰椎弓根截骨延长时,截骨部位的内缘和下缘毗邻的神经根相对于上缘和外缘损伤可能性大,透视下对椎弓根内缘和下缘截骨时要十分小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