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1例少见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诊断5年后由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感染引起骨髓感染、骨髓坏死的治疗成功病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探讨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策略.病例资料患者,男,56岁.2011年1月17日因"确诊CML5年,发热1d伴腰痛"入院.患者2006年因白细胞明显升高在我院诊断为CML慢性期,以羟基脲及干扰素治疗2年,后单用羟基脲治疗,病情稳定处于缓解期.2008年3月患者因左上腹明显胀痛再次入我院治疗,当时复查骨髓穿刺提示:CML加速期骨髓象(外周血嗜碱粒细胞占0.26),诊断为CML-加速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道1例以鼻出血为主要表现漏诊误诊的不典型多发性骨髓瘤(MM)病例。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分析MM漏诊误诊原因。结果 相关专科医生对鼻出血的成因缺乏全面认识;以鼻出血起病的方式不典型,骨髓穿刺和骨髓活组织检查未见典型的MM表现,血浆球蛋白未明显升高;是造成漏诊误诊的原因。结论 五官科医生凡遇老年人鼻出血、齿龈出血经久不愈者,应排除全身性疾病;血液科医生加强对不典型MM的学习,固定电泳是诊断不典型MM的重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报道1例少见的以痛风样症状起病为主要表现,误诊为痛风的、不典型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结合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探讨误诊原因。不典型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可以表现为痛风样症状,而无炎症性腰背僵痛等强直性脊柱炎表现,易被误诊。对于年青患者特别是30岁以下的患者,如果以痛风样症状起病,切不要忘记和强直性脊柱炎作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类风湿因子(RF)、隐性类风湿因子(HRF)(RFIgA、RFIgG、RFIgM),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比浊法检测RF,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HRF,采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回顾性分析了RA患者301例,其中3、12、24个月以内的早期RA患者分别为62、142和171例;非RA的风湿病患者125例。通过病程分期把RA分成早期(病程24个月之内)和中晚期患者(病程24个月以上),比较早期RA各因子之间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病程≤3个月分别与病程≤12个月、≤24个月各项诊断指标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AKA(97.37%)、抗CCP(92.24%)、RFIgG(90.76%)、RFIgM(82.20%)、RFIgA(77.31%)、RF(76.71%)。联合检测,RF(-)的RA患者,AKA阳性率达22.50%(9/40),抗CCP抗体阳性率达57.58%(19/33),HRF阳性率达55.00%(22/40),其他5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50.00%(9/18);RF(+)者其他5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89.74%(70/78);RF(-)抗CCP抗体(-)者其他4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23.81%(5/21)。结论:6种自身抗体均可出现在早期的RA患者,联合检测对RA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其中AKA、抗CCP抗体对RA有高度的特异性,且在RA早期即可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尚未确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正确应用糖皮质激素(GC)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报道2例ALL患者在确诊前单纯应用中小剂量GC导致短暂完伞缓解(CR)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过,探讨GC作用机制,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ALL正规化疗前不恰当地使用了GC,给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造成困难.结论 ALL在确诊前慎用GC.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猫抓病(CSD)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复习文献,结合近年收治的3例CSD疑诊为淋巴瘤病例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CSD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易误诊为淋巴瘤。结论 CSD是一种自限性感染性疾病,根据病史、临床特点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和淋巴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1例少见的、以左面颊部肿物为首发症状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多发性骨髓瘤(MM)病例。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探讨误诊原因。结果 该病例仅以左下颌部麻木、左面颊部肿大而就诊,临床较少见,病理诊断忽略了CD-20,误诊为NHL。结论 首诊医师不应只根据简单的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而诊断疾病,建议结合临床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一种磁性纳米Fe3O4颗粒携载聚合阿霉素的制备方法,探讨载药纳米颗粒对K562及其耐药株K562/A02的作用,用机械吸附聚合法在4℃、37℃下以不同药球比聚合24、48小时合成载药纳米颗粒,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与载药纳米颗粒悬液孵育48小时后的生存率,并计算细胞抑制率。结果表明:随着磁性纳米Fe3O4颗粒浓度增加,两种细胞抑制率均提高,聚合在4℃、48小时时的细胞抑制率分别高于37℃、24小时的细胞抑制率。结论:磁性纳米Fe3O4颗粒可通过机械吸附法携载阿霉素,聚合具有温度、时间依赖特性;载药纳米颗粒有逆转多药耐药作用。  相似文献   
9.
SDF-1/CXCR4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相互作用转导特定信号,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效应,CXCR4在多种血液系统肿瘤中高表达,与疾病的预后、耐药、复发密切相关。用SDF-1抗体或CXCR4抗体能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为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开辟了新途径。本文就SDF—I/CXCR4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耐药、复发和治疗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7岁.主因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1年,反复发热3个月伴全身皮疹2d于2010年11月2日入院.2009年11月在某三甲医院确诊为"SLE、间质性肺炎",并给予泼尼松60mg/d、羟氯喹口服0.2g/d,环磷酰胺0.6/次,每4周1次共6次,静脉冲击治疗,2010年7月开始泼尼松10mg/d,羟氯喹0.1g/d维持治疗,2010年8月患者开始反复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左右,无咳嗽,无腹泻,无尿频、尿急及尿痛.2010年9月患者因发热到我科门诊就诊,门诊诊断考虑"SLE活动",泼尼松加量至30mg/d口服,之后患者仍间断发热,故2010年10月患者因反复发热3个月到某三甲医院就诊,并收入院,经过系列检查最后诊断为"结核菌感染",感染部位不明确,依据是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以特异性抗原为刺激原,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提示有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