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临床特征为进行性认知能力下降和记忆力减退,目前临床上仍未发现有效的药物和治疗途径从根本上防治AD 的进展。槲皮素是一种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可激动雌激素受体产生弱的雌激素活性,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槲皮素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且来源广泛,又无致畸,致癌和致死作用,逐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该文就槲皮素的生物活性、吸收、代谢,在AD 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AD 相关治疗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意外又称中风、卒中,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三大死亡疾病之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人性化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通过全方位的护理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本院于2011年起实施人性化护理,进一步规范急救护理程序,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救治和预防并发症起到了较好作用。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重度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定植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11例中重度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集患者烧伤创面脓性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中重度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111例中重度烧伤患者中出现创面感染者36例,烧伤创面感染发生率32.43%(36/111);烧伤面积≥40%、合并休克、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住院治疗时间≥14天、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持续时间≥7天、有低蛋白血症为中重度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中重度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定植感染发生率较高,烧伤面积大、合并休克、联合应用抗菌药物、长期置管治疗及低蛋白血症是诱发创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为白色粉末或结晶粉末,适用于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淋病奈瑟菌、葡萄淋菌属等所致的呼吸道、肝胆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组织感染。盐酸溴已新注射液为无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槲皮素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调节Aβ25-35引起PC12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作用。方法:20μmol·L–1的Aβ25-35作用PC12细胞作为AD细胞毒性损伤模型,0.1μmol·L–1的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2)和50μmol·L–1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作为阳性对照药,分别给予低剂量槲皮素(40μmol·L–1)、中剂量槲皮素(60μmol·L–1)和高剂量槲皮素(80μmol·L–1),同时设定SB203580(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组(Aβ25-35+10μmol·L–1 SB203580)。线粒体荧光探针(Mito-Tracker-red)检测线粒体形态;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荧光素酶发光法检测ATP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pp38MAPK蛋白的表达;West...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多因素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认知障碍、执行力障碍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有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级联和tau 蛋白异常学说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绝经后妇女较同龄男性AD 发病率高1.5~3.0 倍,认为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降低相关,并且研究表明雌激素有神经元保护作用,雌激素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线粒体。除此之外,由于线粒体被视为细胞的能量体、兴奋性毒性期间神经元生存力的关键调节剂,因而AD 线粒体机制也成为AD 发病机制的研究领域。Aβ可直接与线粒体膜结合,从而改变线粒体动力学和功能,导致能量代谢异常,最终引起细胞凋亡等一系列链式反应。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加剧Aβ沉积和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而这两种病理反过来又能促进线粒体损伤,通过线粒体依赖性凋亡通路来诱导细胞凋亡。该文就AD 情况下,雌激素通过介导线粒体途径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AD 防治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息肉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道息肉是指突起于消化道黏膜的广基或带蒂隆起性病变,起源于黏膜上皮.按组织学特征可分为腺瘤性(包括管状、绒毛状和管状绒毛状腺瘤三种)、错构瘤性、炎性和化生性息肉四大类[1].其中腺瘤性息肉属癌前病变,癌变率可达10%~20%,其恶变危险性随腺瘤数目增多、体积增大、不典型增生加重及绒毛结构增多而增加[2],宜尽早摘除.近年消化道息肉的发生有增高趋势.以往传统治疗方法只能剖腹,但创伤大、风险高,尤对多发或复发者更棘手.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临床消化内窥镜的普及,性能的改善和诊疗水平的提高,通过内镜治疗息肉,以其疗效肯定、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不需麻醉、无需住院而在国内外普遍应用,现将主要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胃管留置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月英 《护理与康复》2010,9(4):294-296
留置胃管是临床上常用的技术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因患者个体差异,常常会出现置管困难。为提高胃管置入成功率,防止胃管滑脱,国内同行对不同患者留置胃管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改进。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6年8月,我市某印染企业1名未加防护的农民工对封闭的地下污水池进行清理时发生硫化氢气体中毒,而后又先后有15人未加防护进行施救,不同程度出现硫化氢气体中毒表现,我院急诊科参与了全程救护。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临床上一类病因未明疾病。患病率高,占消化专科门诊患者的1/3以上[1]。近年许多研究表明,心理和(或)社会因素与该病的发生及演变有一定的联系。2002年9月 ̄2004年8月,我科应用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及病例分组选取2002年9月 ̄2004年8月在本院消化专科门诊的56例FD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18 ̄72岁,平均41岁;汉密尔顿量表(H A M D)评分(21.4±3.5)分。对照组26例,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龄21 ̄68岁,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