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戴奇  季步天 《肿瘤》1996,16(1):5-10
在上海市区进行的基于全人的胰腺癌病例对照研究中,共访问了451例病人和1552例对照。研究表明在吸烟人群中发生胰腺癌的危险性上升,男女性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和1.5。并且随着每天吸烟支数、吸烟的年限及包年数增加而升高,但随着开始吸烟的年龄或戒烟年数的上升而下降,男女饮酒的OR值无统计学上显著性意义。在调整了年龄、经济收入和每天吸烟支数之后,发现饮绿茶的女性发生胰腺癌的危险性有显著性的下降。但在  相似文献   
2.
淮安市食管癌病例-对照研究(Ⅰ):烟、酒因素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淮安市烟、酒因素对食管癌的作用。方法 用1:1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调查淮安市549 对食管癌病例和对照。结果 在调整了年龄、文化程度、腌制品、水果等因素后,发现吸烟是淮安市食管癌的危险因素。与不吸烟人群相比,男性现仍吸烟者OR为2.5(95% CI:1.6~3.8),男性曾经吸烟者OR为1.9(95% CI:0.9~4.0),男性患食管癌的危险随着吸烟量的增多,吸烟年限的延长而增加,且有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趋势检验P< 0.01,女性也表现出相同的危险趋势,但大部分未达显著水平。采用Bruzzi的方法估计淮安市男性吸烟调整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为45.7% ,女性为8.3% 。本研究未发现淮安市食管癌与饮酒相联系的证据。结论 吸烟是淮安市食管癌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饮酒因素对淮安市食管癌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绿茶对食管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茶对食管癌的保护作用高玉堂,季步天,戴奇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上海200032)一些动物的诱癌实验表明绿茶对包括食管癌在内的一些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但关于绿茶与人类食管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为数甚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这一关系进行评价。材料...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家族史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望红  戴奇  阮志贤  程家蓉  金凡 《肿瘤》2001,21(5):339-342,345
目的 研究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0年6月诊断的30-69岁,具有上海市区常住户口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及其对照一级亲属的恶性肿瘤家族史,分析恶性肿瘤史在病例与对照组一级亲属的恶性肿瘤家族史,分析恶性肿瘤史在病例与对照组一级亲属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对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影响。结果 病例组中有较多的一级亲属患有恶性肿瘤(调整OR=1.3,95%CI1.0-1.7),尤其是结肠直肠癌(CRC)(调整OR6.1,95%CI1.8-21.1)和子宫内膜癌(调整OR4.8,95%CI1.0-22.1)。调整年龄、一级亲属人数、体质指数(BMI)、腰围 臀围比(WHR)、月经生育史和避孕药的使用、饮食等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一级亲属中恶性肿瘤史、子宫内膜癌家施行史和CRC家族史的OR值仍有意义,且分别上升为1.4(95%CI1.1-1.9),5.2(95%CI1.1-25.3)和8.9(95%CI2.5-31.3),但家庭史和这些危险因素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无交互作用。一级亲属中恶性肿瘤史、子宫内膜癌家庭史和CRC家族史的人群归因危险度分别为9.5%、1.6%和3.2%。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子宫呐膜癌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子宫内膜癌和结肠直肠癌家族史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肥胖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期的肥胖与子宫内膜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 ,调查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确诊的上海市区 4 97例 30~ 6 9岁子宫内膜癌病例和 4 97名对照的发育史 ,并进行身体测量。结果 青少年时期的身高和体重与子宫内膜癌未见显著性关联 ;除2 0岁左右外 ,成年各阶段的体重指数 (BMI)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体重增加 >7.5kg显著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危险 ,但体重增加比例为 15 %以上只在 4 0~ 5 0岁年龄段有显著意义。 2 0~ 30岁的体重减轻对子宫内膜癌有保护作用。体重、BMI、腰围臀围比 (WHR)的测量值大均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身高、坐高身高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无关。结论 青少年时期肥胖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无显著联系 ,而成年时期的肥胖程度和体脂的分布均是独立危险因素。 30岁前后体重变化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培养核转录因子2(Nrf2)基因敲除小鼠原代成骨细胞,研究Nrf2基因在应力所致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同窝杂交出生的幼鼠分为Nrf2基因敲出组(KO)及野生组(WT),在颅骨中分离出初级2成骨细胞,在平板流动腔中进行60 min的震荡流体剪切应力实验(12dynes/cm,Fluid Shear Stress FSS),后提取RNA,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Nrf2 m RNA。结果震荡60 min使野生组Nrf2m RNA的表达水平增加,但基因敲出组没增加。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m RNA和Wnt5a m RNA在Nrf2基因敲出组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野生组显著减少,而RANK配体m 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FSS也刺激WT组成骨细胞中Wnt3a和Wnt5a m RNA的表达,但是在Nrf2 KO组没有作用。结论 Nrf2基因敲出抑制成骨细胞的增长和活性,提示Nrf2基因促进应力负荷下成骨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哺乳对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997年1月~2001年12月确诊的30~69岁、有上海市区户口的832例子宫内膜癌病例与随机抽取的846例全人群对照进行生育及哺乳史的调查,取其中有活产史的病例754例和对照805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以评估哺乳对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比数比和95%可信区间.结果在有活产史的妇女中,哺乳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低于从未哺乳者,OR=0.76,95%CI:0.56~1.03.随着累积哺乳月数和每次活产平均哺乳月数的增加,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趋势检验P值分别为0.05和<0.01).这种下降趋势亦见于末次哺乳年龄与子宫内膜癌的联系中,而且随着停止哺乳年数的增加,哺乳的保护作用下降.未见哺乳与活产次数的交互作用.结论哺乳,尤其是近期哺乳,有可能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区吸烟对几种主要恶性肿瘤的人群归因危险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奇  季步天 《肿瘤》1994,14(4):208-211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于1984~1990年期间先后进行了基于全人群的肺癌、卵巢癌、肾癌、膀胱癌、喉癌、口腔癌、胃癌及结肠癌的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发现吸烟对这些肿瘤有不同程度的危险作用。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吸烟对这些恶性肿瘤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P)分析。结果表明,吸烟是上海市区男性肺癌、膀胱癌及喉癌的主要原因,PARP分别为75%、71%和78%;吸烟也是男性胃癌和肾癌的重要原因,PARP分别为25%和29%。吸烟对女性恶性肿瘤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肺癌,PARP为28%;女性结肠癌、口腔癌和卵巢癌的PARP分别为4%、9%和6%。研究结果表明,控制人群中的吸烟率,对降低上海市区恶性肿瘤,尤其是男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甘草苷对脊髓损伤小鼠中炎症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48只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模型组(SCI组)、低剂量甘草苷组(LQ-L组)、高剂量甘草苷组(LQ-H组),每组12只。采用脊髓打击器撞击脊髓建立脊髓损伤模型,LQ-L组和LQ-H组分别予以低剂量(30 mg/kg)和高剂量(60 mg/kg)甘草苷灌胃。采用后肢运动功能评分(BMS)评估小鼠运动功能。取脊髓组织,HE染色观察病变面积,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活性,TUNEL检测细胞凋亡,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丢失,免疫荧光双染检测caspase 3阳性神经元数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MAPK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脊髓损伤明显降低了小鼠运动功能,促进了脊髓炎症、病变面积、神经元凋亡及p-ERK、p-p38 MAPK、p-JNK蛋白表达(P <0.05)。LQ-H组术后第14、21天,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明显提高(P <0.05)。LQ-L组和LQ-H组脊髓炎症、病变面积、神经元凋亡及p-ERK、p-p38 MAPK、p-JNK蛋白表达均明显抑制(P <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