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卤米松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结节性痒疹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给予火针点刺配合卤米松乳膏外擦,对照组分别给予火针治疗和卤米松外擦,疗程4周。结果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5.00%)与火针组(80.00%)、卤米松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结节性痒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71岁。左小腿血疱、溃疡、坏死伴疼痛20余天。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及真皮全层坏死,真皮感染性肉芽肿改变,其中见粗大无分隔的菌丝。经真菌培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不规则毛霉。经伊曲康唑胶囊抗真菌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甘芩治疗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甘芩各药物的已知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TCMSP和OMIM数据库获取AD的治疗靶点,进行交联分析,获得甘芩治疗AD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甘芩中化合物与其靶点的网络,采用Davidv平台对作用靶点网络进行通路富集。结果:预测得到甘芩治疗AD的有效成分共158个和作用靶点60个。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有关,且IL-6、EGFR、ESR1、RELA、NFKBIA、IL-13等靶点基因可能起着主要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了甘芩治疗AD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开展甘芩开发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湿疹中医药治疗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组建临床路径组,制定急性湿疹中医治疗临床路径方案,将100例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及对照组,路径组按临床路径方案进行管理,对照组按传统的工作方法进行管理,分析并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路径组在临床疗效上与对照组相近,但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急性湿疹中医治疗临床路径能有效保障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光化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CAD)患者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MED)、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methyltransferase,TPMT)基因型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日光模拟器对228例CAD患者和22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MED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和ABC-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和外周血凋亡蛋白s Fas、s Fas L水平。CAD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硫唑嘌呤组(试验1组)和硫酸羟氯喹组(试验2组),试验1组治疗前予PCR技术进行TPMT基因型检测,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CAD患者的长波紫外线最小红斑量(UVA-MED)、中波紫外线最小红斑量(UVB-ME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试验组患者CD3+CD4+、CD3+CD4+/CD3+CD8+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CD3+CD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血清IFN-γ、IL-12、s Fas和s Fas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1组有效率(83.78%)显著高于试验2组有效率(64.0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紫外线中的UVA和UVB在CA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CA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参与其迟发型超敏反应,IFN-γ、IL-12、外周细胞凋亡蛋白在CAD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上治疗CAD时可以选择硫唑嘌呤或硫酸羟氯喹,但前者临床疗效优于后者。治疗前进行TPMT基因型检测可以指导临床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4岁.因双手背及头皮斑块、鳞屑3个月余,加重2个月,于2009年12月23日来我科就诊.患者诉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手及头部出现红斑、斑块、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在当地诊所给予中药口服及外洗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宽筋藤多成分、多靶点、多通络治疗特异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的机制。方法:使用TCMSP、BATMAN-TCM数据库以及文献调研获取宽筋藤的活性小分子以及对应的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分析AD疾病靶点;使用STRING以及Cytoscape3.7.0软件获得“宽筋藤-活性小分子-靶点-AD”网络、韦恩图、PPI网络;运用R语言对筛选出的核心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以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宽筋藤中共有12个活性小分子符合条件,对应228个靶点,AD相关基因2301个,113个交集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集中在细胞因子活性及受体、蛋白激酶的调控。KEGG通路分析显示宽筋藤主要通过AGE——RAGE signal pathway,IL-17 signal pathway,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Th17 cell dierentiation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V并发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皮损组织病理改变、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等。结果:4例患者年龄为47~78岁,均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1例患者使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冲击治疗。4例患者均发生左下肢静脉血栓栓塞,表现为单侧肢体肿胀及疼痛,给予抗凝治疗后好转。结论:静脉血栓栓塞为PV患者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病因仍需进一步探讨,临床上需提高血栓预防及治疗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9.
<正>婴儿湿疹中医称为奶癣,是发生在婴儿头面部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湿疹,是常见的婴儿皮肤病之一,发病率约为75.7%,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反复发作的皮损、瘙痒严重影响着婴儿的生活质量。笔者多年来用中药外洗治疗婴儿湿疹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2例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1岁以内20例,1岁~2岁12例;病程1周~15个月。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1岁以内18例,1岁~2岁12例;病程2周~17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1.2纳入、排除标准①2岁以内婴幼儿。②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婴儿湿疹的诊断标准,渗出性:头面部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渗液、结痂,严重者波及双耳、躯干;干燥型:表现为红斑、丘疹,无水疱,皮肤干燥无明显渗出,表面有糠状鳞屑,慢性时可有浸润肥厚、皲裂、抓痕或结痂。③就诊前2周未用过糖皮质激素乳膏。④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寻常型银屑病不同证候唾液差异代谢物,探讨其证候物质基础.方法 招募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21例)、血瘀证(13例)、血燥证(11例)患者为疾病组,以及同时期健康志愿者30例设为正常对照组.采用UPLC-MS/MS检测平台、自建数据库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寻常型银屑病各证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唾液样本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