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髋部骨折。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髋部外伤容易导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粗隆间骨折的不稳定和骨质疏松常使内固定治疗失败。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不适用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应该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2.
陈旧性三踝骨折属于复杂的关节内骨折,一般由保守治疗失败或局部皮肤损伤严重所致,受伤后一般超过4周.手术距受伤时间较长,骨折线模糊不清,骨折后卧床时间较长.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60例,现对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作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3.
简易颈椎牵引架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 ,社会老龄化及生活劳动方式的改变 ,屈颈机会的增加 ,头颈部外伤的增多 ,颈椎病的发病率较前明显提高 ,已成为人们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颈椎牵引疗法作为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具有较为明显的疗效。为方便患者在自己家中进行颈椎牵引治疗 ,我们试制了一种简易颈椎牵引架 ,试用于临床 ,极大地方便了颈椎病患者 ,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6例 ,男 2 7例 ,女 19例 ;年龄 2 6~ 6 1岁 ,平均 44岁 ;病程 12天到 11年 ,平均 45天。其中神经根型 2 7例 ,交感神经型 4例 ,椎动脉型 6例 ,…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因创伤性胫腓骨骨折而行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398名创伤性胫腓骨骨折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有33例,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8.29%,33例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共培养出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的比例最高(占总菌株数的55.7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年龄≥60岁、胫腓骨Ⅲ型骨折、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180 min、合并糖尿病以及联用抗菌药物等是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使用VSD引流是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避免发生切口感染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革兰阳性菌是导致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危险因素明确,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Arthroscopic debridement,Ad)中止血带应用导致的脂质过氧化及自由基产生,探讨缺血性预处理(Ischaemic precondition,IPC)缓解再灌注带来的损害,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采硬膜外麻醉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止血带进行止血。抽取研究对象上止血带后1分钟及松开止血带后10分钟和30分钟时外周静脉血,运用卵磷脂氢过氧化物(phosphatidylcholine hydroperoxide,PCOOH)测定法及光泽精化学发光分析法(Lucigenin chemiluminescence,CL)分别测出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量。结果本研究发现首次松开止血带后10分钟和30分钟活性氧(ROS)量显著增高;松开止血带后10分钟,活性氧量虽然增高,但灌注后30分钟恢复正常水平。ROS峰值出现在灌注后30分钟,脂质过氧化没有显著变化。结论就老年患者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而言,松开止血带后ROS量显著增高,缺血性预处理可缓解缺血带致再灌注所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术与开放式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对比。 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安吉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开放式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结果、影像学指标以及VAS评分。 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体矢状面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obb's角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体矢状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 (视觉模拟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胸腰椎段脊柱骨折通常是高能量外力诱发的脊柱骨折,在伤情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到马尾神经以及脊髓,而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创内固定术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降低患者疼痛情况,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带缝匠肌蒂髂骨瓣移植较常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骨不连。自1993年至2003年本院直接采用此法用于治疗有移位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23例.女2例;年龄18.53岁.平均30.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9例.坠落伤5例.重物压伤1例。骨折按按部位分型.头下型5例.头颈型14例,经颈型6例:按Garden分型:Ⅲ型11例.Ⅳ型14例.其中粉碎性骨折9例。受伤到施术时间5.16天.平均7.4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Arthroscopic debridement,Ad)中止血带应用导致的脂质过氧化及自由基产生,探讨缺血性预处理(Ischaemic precondition,IPC)缓解再灌注带来的损害,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采硬膜外麻醉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止血带进行止血。抽取研究对象上止血带后1分钟及松开止血带后10分钟和30分钟时外周静脉血,运用卵磷脂氢过氧化物(phosphatidylcholine hydroperoxide,PCOOH)测定法及光泽精化学发光分析法(Lucigenin chemiluminescence,CL)分别测出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量。结果本研究发现首次松开止血带后10分钟和30分钟活性氧(ROS)量显著增高;松开止血带后10分钟,活性氧量虽然增高,但灌注后30分钟恢复正常水平。ROS峰值出现在灌注后30分钟,脂质过氧化没有显著变化。结论就老年患者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而言,松开止血带后ROS量显著增高,缺血性预处理可缓解缺血带致再灌注所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